第三十七章 提携玉龙为君死 (第2/3页)
那些贪官,这狗屁太子本就极度痛恨贪官污吏,现在权威水涨创高,要是被秋后算账可如何是好? 有人坐着没有动,有人动了。 其实很多人心里都敲着自己的小算盘。 皇帝执政优柔寡断,全身都是软的,就嘴硬。掌权期间,官僚结结节,朝廷上下分为三四个派系,这之下又有无数个小派系。 有什么事都是你推我我推你,就没几个办实事的清官。 这种情况若是在这一任皇帝在位期间萌发还好,太子殿下兴许还能扭转人们的习性。 但可惜就可惜在,这种情况在上一任皇帝在位的漫长三十年里,早就发生了。 所有人都习惯了一件事情,而你要改变这件事情,你就是罪人。 太子收兵回朝,遭太乐王突袭,军队瞬间倒戈一半,溃散一半,太子殿下沦落为了孤家寡人。 太乐王当即宣布“天下应归天下人有”,相应之民,人人都有田地可种,人人都能丰衣足食。 不少人心动了。 所说太子殿下正在努力改变现状,但是大势仍然是残酷的。 赋税一年比一年高,高到老百姓逐渐支付不起税收的粮食。 付不起税怎么办? 要么抓人,要么割地。 抓人是不可能的,家里的青壮本就精贵,少了一个都不行,来年更是肯定交不上粮食。 而割地也是令人心疼的办法。本来就穷,你还要把我的地收回去? 一来二去,光是这一个方面就惹人怨声哀悼。 朝廷没有改变这个情况的想法吗?皇帝难道什么都没有做? 恰恰相反,皇帝做了,他宣布下调税收,可是当地的官员没有理睬他的,表面上税收低了,实际上用其他各种借口征收的赋税反而还高了不少。 有了灾情,或是要修建什么设施,拨下去的款层层克扣,到了当地往往就剩不了什么的,很多工程都是要么修一半就搁置,要么干脆就不做,反正就剩一点钱了,全贪完好了。 就这样,在太乐王的号召下,原本就享尽人间之福的权贵王侯们纷纷响应。 他们早就受够了这个无能的皇帝,自己称帝不好吗? 帝国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可怜的太子还没有好好庆祝大战告捷的喜悦,就在一瞬之间坠入谷底。 一处山头上的空地,搭着几个简陋的窝棚,拼凑成一个简单的小营地。 营地前的火堆灼烧着,点点星火向上飘飞,火堆上用木棍搭了个简易的支架,挂了一只野鸡。 “太子殿下。” 一名披甲士兵单膝下跪行礼,他的面前是一名面色无悲无喜的青年。 青年正是太子,他此时穿着褪下了战甲,穿着一身贵族服饰。 “父皇还好吗?”太子殿下问道。 士兵不敢抬头看他,只是垂着头低声回答:“据说前日叛军已经攻入皇城,忤逆控制了圣上。” 太子点点头,双手背在身后,什么也没说,目光静静地看着前方,那是京城的方向。 “散了吧。” 一声叹息混杂着雨声,如同末日的钟声一般回响在顾永安的脑海里。 “什么?”他惊愕地抬起头,看向太子殿下。 顾永安好像一下子不认识这张脸了,就像是见了京城那千千万万的陌生人一样。 这张脸没有以为的意气风发,失去了以前他以为的亘古不变的自信,取而代之是一种无力,一种苍老。 顾永安曾将一切都献给他,相信太子殿下一定能改变这个世界。 赋税高昂,民不聊生,太子殿下能改变。 贪官污吏,层层剥削,太子殿下能改变。 天灾人祸,流民奴隶,太子殿下也能尽力而为,最大可能为苍生谋福。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顾永安以为的用不可能退缩的一个人,现在竟然说出了这种话? “你在说什么?”顾永安不肯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感觉耳边一阵嗡鸣。 “这不是真的!这不是你!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困难,这对你来说不是,你是太子殿下……你是太子殿下!” 顾永安站了起来,手足无措,只能抱住他的头,雨水从两鬓流下。 “太子殿下,你只是太劳累了,休息一下好吗?”顾永安用一种几近哀求的语气说道,“我们还在,一切还有希望,比起那些亲王,百姓更加愿意追随您的步伐……” “我说,散了!”太子怒呵道,一挥衣袖,转身回营,没有回头看一眼雨中的顾永安。 一百多人的营地里,许多将士们都发了怔地看着这一幕。 他们是出发前皇室所派的亲兵,原本有三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