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又当消防兵了?_第四百八十七章 毕其功于一饭(过渡内容,可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八十七章 毕其功于一饭(过渡内容,可跳) (第2/3页)

    而且随着花果园的开发,似乎让贵阳政府和地产商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后续又进行了原有的世纪城的重新开发,然后开辟了未来方舟,至此,全国十大社区,贵阳占三个。

    这话,可不是方淮瞎吹,花果园社区,后世确实是中国,乃至亚洲面积最大的综合社区,人口也仅次BJ天通苑。

    他这才开始注意到,那些划着标号的文字,很多是大写的英文,后面还跟有数字。

    化学品火灾啊,我们只能从三百米外远程供水,火势会发展成什么样,根本不敢想。”

    “这片…是南明吧?”刘领导很快发问。

    方淮手指着一个“S1”,有些讪笑道:“地图太小,写字写不下,单纯的数字,代表理想开发密度的人口容量,大写的S,代表地铁线,小写的s,代表街道,B代表商圈,H代表医院……”

    方淮点头:“是南明区,准确的说,叫花果园。”

    “这些…是什么?”

    “从那次出警以后,我开始关注贵阳的棚户区,也骑着车去逛过许多地方,还问过一些居民,这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离主城区繁华商圈不近不远,地方大,居民改建意愿普遍较强。

    “说到底还是谈的消防问题嘛,城市的裹脚布,总会拆掉的,不过,经济投资,要有个先后。”

    今天,他可要毕其功于一饭,不拿点干货出来,怎么可能拿到他想要的结果?

    前世,一个身无长物的人,混遍了许多地方,只为找口饭吃,还想凭着仅有的能力,找个收入上限比较高的行业,做一做发财梦。

    不过,来了才发现竞争压力贼大,干了几个月没挣到钱,灰溜溜走了。

    但那段捞金失败的经历,给了他不少阅历。

    也是这次汇报的灵感来源。

    刘市长此刻眼睛微闭,心里也在逐渐随着这份密密麻麻的草图构建一个未来城市。

    说什么专家论证,其实没这个必要,他自己就是个具备宏观思维的规划专家。

    他慢慢发现,这图,不能细看。

    越看越觉得有搞头。

    “真行啊,就是…部分地区的人口密度,是不是太大了?”

    方淮笑了。

    “刘市长眼光卓越,按照这个规划,许多楼间距和层高要求都无法达标。

    不过,您说了嘛,这是在讨论经济的问题。

    要形成规模效应和高效的设施覆盖,必须要有相应的人口密度作为保证。

    说得市侩一些吧,开发容积率高,租房就便宜,商业配套的利润也大,积极性就强,商业推动,是需要这样的积极性的。

    在这里居住,只能保障方便,至于幸福感,那是以后的事情,改革有阵痛,改建也有。

    但我可以保证,这对整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将是一次大大的进步,省会城市的人口虹吸效应,也会在这里真正得以体现。

    另外,这一次四万亿的推动,政策松绑,银行大量放水,房地产市场,接下来会被强烈的刺激。

    国家经济发展,绕不开房地产市场,即使过度开发会有阵痛,这也会是经济发展最大的驱动器。

    另外,要推动城市化,不能一味外扩,造成基建浪费,棚改才是关键。

    我判断,下一步大的经济拉动手段,就是棚改。

    届时,国民关于“拆迁致富”的经济意识,恐怕会进一步深化,拆迁难度也会加大。

    花果园这么大的棚户区,如果政府早规划,早拆迁,起码要给市政府省下这个数字。”

    方淮说着,抬起一根手指头。

    两位领导都隐约匹配出了一个单位,因为十亿太小。

    但这个数字,太夸张了。

    “一百亿?!”郝领导都咂了咂嘴。

    方淮笑着点点头:“设计费我就不算了,这个决策,好处是看得到的,最主要的是,四万亿来了,政府有钱,银行肯放钱,开发恰逢其时。”

    两位领导,尤其是刘市长,看着那地图,心中千头万绪,感觉有许多问题需要梳理。

    但他有种感觉,郝领导说得没错,这小子是个神人,这个规划,细细想来,简直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

    来的时候,他还感觉来早了。

    现在抬手一看时间,都快四点了,时间哪够?

    一阵冷风吹过,刘市长不由得搓了搓手。

    “小方,你找个安静的地方,我们详细聊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