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章 烈士已赴,勇者正在前行 (第2/3页)
比如某地去年火灾死了x个,今年到大年二十九,比去年还少两个,本以为保住指标了,谁知道大年三十有人乱放鞭炮把房子给点了,烧伤送医院抢救三个,两个没多久宣布抢救失败,死了。 “你这么聪明,没有想法?” 你们贵阳,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于副局刚从地方上来,很了解这些情况,当即摆摆手。 方淮点点头:“懂了,局长。” 后续成绩?看表现? 现在,竟然还有领导为这套庞杂的改革大方案背书,而且不是意见模糊的背书,是直指其中最尖锐的消防体制问题。 “局长,能不能明示?怎么定标准?…火灾数量,死亡人数零增长?” 于副局不由轻笑。 这是件天大的事情,他不能容忍没有详细了解就贸然行事。 “那你还敢对防火部门搞这么大的动作?”于局话锋有些凌厉了。 于是,直言教导道: “你的想法是对的,不过,防火改革,不是一刀切出去丢给别人这么简单,要学会自行善后,并且,不能削弱了防火执法权。 防火部门的执法权,主要是两个部分,火调,建筑消防审批。 消防归于公安,是有道理的。 火调要追究刑事责任,损失50万元以上的案件要移交刑侦,对于界定事故的相关规定一旦与刑侦部门出现分歧,就可以内部协调,一旦划归地方,没了公安执法权,传唤权,也没有拘留权,缺乏对犯罪嫌疑人的管控能力,取证等也要过度依赖刑侦部门,协作弊端就会明显。 要么,从法律上进行保障,要么就要从部门体制上进行保障。 建筑审批,则要从专业性角度出发,和住建部门联合,倒是有根有据,是可行的。” 方淮恍然。 “您说得对,要从两方面思考,而且,火调和建筑审批,消防监督两个职责确实不该在一起。 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与建筑审批、防火监督不到位多多少少有一定的关系,而火灾事故发生后仍然由同一个机构进行火灾调查,相当于自己调查自己,调查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于副局又笑了一声。 这个小子,挑自己的刺倒是把好手。 但,于副局开了一个头,方淮的思考仍然未停。 “那…局长,您刚才说联合…您的意思是,把相关部门机构外派?” 于副局这才笑着点头。 看来还是有悟性。 “嗯,防火部门暂时无法向地方增编,也无法向内部缩编,就只剩下了一条路,外派主要业务部门,与最合适的部门联署办公。 理论上仍由支队防火处宏观指导,实际cao作中,利用机会促进防火两大主要业务与地方的紧密联系。 也只有地方政府和地方总队同时支持,才有这个条件。 这是令许多人羡慕的条件啊。 这些想法,不止是你一个人有过,我办公室有两份文件,明天我会让人传真给你看看,积存了有几年了,是我之前任职的河南总队干部写的,想得很细,可惜,他们没有这个条件。” “哦…好的,谢谢局长!” 方淮总算知道于副局为啥对这个问题有些胸有成竹,人家早就有老部下有此想法了,并且做过相关的文件交给他,而且于副局能把一份文件积存几年,还能从地方总队带到局里的办公室来,说明至少是很感兴趣的,应该也思考过。 看来,分割业务,也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嘛,只是许多人都因为谨慎,不再提了。 “小方,从上到巨大的资金,政策支持,独具的地方优势,深圳的前车之鉴,你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不要沾沾自喜,你的压力,应该更大,试想,如果你都失败了,那你的思想,你所做的事情,都将会成为后来淌路者的巨大阻力。 有个案例,我想你听说过,***,汉芯,虽然性质不同,但结果可能是一样。” 方淮闻言,站定,立正,敬礼。 “是,局长!披荆斩棘,一定不负所望!但我也相信,凡一切涉及国家重大利益之事,无论消防还是芯片,都不会因一两件事停止进步,国家定当兴盛,吾辈事业,定当兴盛!” 于局长哈哈大笑,拍了拍方淮的肩膀: “好小子!走,陪我跑跑步!” 说完,步伐迈开,往前跑去。 方淮愣了一下。 小老头跑得还挺快。 自己说“吾辈事业定当兴盛”,是不是激发这老头的胜负欲了? 嗨,人家十几年后都没退休呢!说什么吾辈?话说早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