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7章 来自王桂花的羡慕 (第1/2页)
第118章来自王桂花的羡慕 老太太看着那些发圈,撇撇嘴。 她都多大把年纪了,咋还能戴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 她绝对不是因为羡慕! 老太太面上一副淡定的样子,端着搪瓷碗喝水,但是终究掩盖不住心里的好奇,一双眼睛,总是止不住地往袋子里瞅,但愣是什么也没看见。 老太太倒也不是非贪图什么礼物,就是想看看孙子的心意。 冯素芬都有一个发圈,她总不能差吧? 苏清风看着老太太的样子,心底暗笑。 他故意沉住气,从袋子中,摸索到那双小靴子,鞋子刚好是老太太的码数,随后慢悠悠地将靴子往外拿。 靴子表面的小羊皮光洁锃亮,没有后跟,是贴心的平底设计。 小老太太摸到靴子内里的时候,发现这里甚至比靴子外面的皮质还要柔顺,甚至还带着绒毛特有的温暖感。 她小心翼翼地摸着,生怕自己这双粗糙的手,将这靴子摸坏。 小老太太心头滋味莫名,想说些什么,但又不擅长讲什么煽情话,想要像往常那样,说苏清风乱花钱,但却又真的说不出口。 她虽然没去过省城,但是小老太太也有自己的信息来源,她这一双眼睛,不仅看人毒,看东西也毒。 这靴子一看就不是镇上的货,连县里也不一定有,说不定就是省城,甚至是沪市的紧俏货色。 苏清风能拿到这种东西,只怕费了不少关系,花了不少钱票。 再说……这靴子,是真送到老太太心里了。 这大冬天的,就算是穿棉鞋,有的时候,也觉得脚冻得跟冰块似的。 这乡下的棉鞋,哪里比得上城里的靴子来的洋气又暖和。 除夕夜大晚上的,老太太险些被感动的眼泪汪汪。 这可真是儿子的福没享到,cao劳了一辈子,临老了,反而孙子的福先享受到了。 拿出一双靴子后,众人都以为结束了,结果令人没想到的是,苏清风居然又拿出一双,颜色稍微亮一点、柔和一点的小羊皮靴,除去颜色,单看款式,这两双几乎是一模一样。 苏清风咧着嘴笑,“买了这些东西,我把一个多月的工资全花完了。不过现在看来,没买错。” 老太太听到这话,嘴角微微抽搐。 一个多月的工资! 那得有多少啊! 苏清风现在是八级厨师,虽然肯定不如八级工,但是厨师不仅受人尊敬,工资也高,一个月三十五块肯定有。 那可是整整三十五块啊! 就这么没了。 老太太是又心疼又高兴。 一冲动,她就拿起小碗,一口饮下白酒。 老爷子抽旱烟的动作一缓,有些委屈,“诶!这是我的酒!” 好不容易过年小酌一口,他还等着细细品尝呢。 结果这婆娘倒好,直接虎了吧唧的一口给干了。 另一边,白静也翻来覆去地看着手中的靴子,还挺高兴的。 钱没了再攒,但心意是难得的。 要不是碍于人多,她甚至都想要亲自上脚试试。 以前这种东西,她见多了。 但是在这个年月里,又是儿子在除夕夜送的,白静被感动的不行。 等到夜深了,黎景直接带着俩小姑娘,出去放鞭炮了。 等十二点一过,各家各户噼里啪啦地响起鞭炮声,其中以老苏家的声音最为密集响亮。 苏清风就透过窗子,看向外面小院的雪地上,村里的一群小屁孩,围着逢夏和寄秋打转,在她们放礼花炮的时候,露出惊叹的声音,一个个的,都是资深的捧哏专家。 寄秋还在那做起了“小买卖”。 因为礼花筒最稀奇,所以它理所当然地受到了更多人的欢迎。 寄秋通过手持礼花筒放炮,放一发,就上交一块水果糖,等礼花筒全放完的时候,她兜里的糖块几乎都快满出来了。 除了水果糖之外,还有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像是松子、核桃、瓜子花生之类的东西。 闲来无事,吃这些也能填饱肚子。 苏清风看的正热闹,就见门口突然突然有一道人影,遮住了光亮。 定睛一瞧,才发现,这不是别人,正是小老太太。 她走到苏清风身边,拿出一个红包,也不管苏清风的推拒,一把塞在他枕头底下。 苏清风有些无奈,“奶,我都工作了,还拿什么红包啊,都是大人了。” 老太太哼笑一声,“什么大人?你都没结婚,算个屁。红包里也没多少,里面就是我和你爷的一点心意,拿着吧。还有,今天晚上别打开,放在枕头下,明天早上醒来,再打开。” 苏清风知道老太太的脾气,就是倔, 就算现在不拿,迟早有天也会想办法塞给他,还不如现在直接拿了。 至于什么他还只是大人的话,苏清风觉得,这些不过是说辞罢了。 真当他结婚了,就老太太那嘴硬心软的性子,指不定过年还会给他红包。 好不容易送走了老太太,苏清风刚准备躺下,眯一会觉。 但虚掩着的门,又被敲响了。 走进来的是白静,她随意聊了一会,就又神色自若地走了,苏清风像是想起什么,一掀开枕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枕头下面,居然又多了一个红包。 这下子,瞌睡算是醒了。 横竖怎么也睡不着觉,苏清风干脆和衣躺在床上,继续进入系统空间,练习手艺。 系统空间内依旧是冷色调的环境,根本没有因为是过年,而显露出一丝一毫热闹的痕迹。 苏清风看着灶台前,那教学人影,熟练的整鸡脱骨的手法,忍不住睁大了眼睛。 这可真是及时雨啊。 白天的时候,苏清风虽然目不转睛地学习林端阳的手法,但是他毕竟是人,不是神。 不可能在时间短暂,且从未上手实践的情况下,就能将整鸡脱骨这样的手法,练习的完美无缺。 此时有了近距离反复学习的机会,苏清风几乎是如饥似渴地盯着画面中的人影,接着,就把手上出现的鸡如法炮制。 当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后,苏清风的手法,也从一开始的青涩,再到熟练,最后甚至隐隐有了一种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趋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