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76 王神仙 (第1/3页)
最荒唐的是,钱棨居然来索要“维格堂”的牌匾。 说这是他的题字,原来是挂善堂无所谓,现在李郁鱼rou乡里,他愿意归还润笔银子,前提是拿回他的字。 李郁当然不愿意了。 干玩笑,这位姓钱的仁兄,马上要连中三元了。 到时候,这牌匾可值钱了。 休想和我撇清关系! 凡是拿我银子的人,日后都得十倍奉还,或者拿命还。 一顿撕扯骂街,钱棨悻悻而归,到处骂骂咧咧。 因为李郁提出了一个条件。 想索要牌匾可以,赔我1万两名誉损失费。 我维格堂的名声,何止万把两银子。 不服,你可以武力诉讼啊。 …… “我前些天突然回忆起来,还有一法可制硝,设硝田。”五叔突然开口了。 李郁狂喜,这简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硝田?莫非硝石还能种植不成?” “我也没亲手做过,只是我父亲在世时候的一个设想,听起来还有些荒唐。” “无妨,试试就知道了。” 上方山,一处谷地。 因为山体,和树木的遮挡,这里几乎晒不到阳光。 按照五叔的吩咐,先是挖坑。 四四方方,在深坑底部和四周用三合土粘合砖头铺设一层,和土壤隔绝。 像个游泳池。 然后,在池子里铺洒了一层细沙黏土,干草,还有一层草木灰。 李郁是美术生,懂艺术,不懂化学。 五叔也讲不出为何,其实是营造一种弱碱环境。 之后就比较重口味了。 捞起来的鱼虾,人畜尿液,全部洒下去。 正好靠着石湖,靠水吃水,捞鱼虾方便的很。 数天后,此处的气味就让人作呕。 五叔说,他父亲曾经强调过几点,硝田不能照射阳光,不能干燥,还要通风,也不能太冷。 偶尔洒一层草木灰,还有洒水。 接下来,就是交给时间! 坑壁,还有草木灰上,慢慢形成了青白色的硝土。 【注,硝田法,实际上需要挺久时间,才能最终形成硝土。情节需要,淡化了时间过程,请理解。】 刮下来收集起来,还需要进一步的提纯。 就成了可以用于制造黑火药的硝石了。 …… 李郁欣喜若狂,在看到成品的那一刹那。 他觉得,又打开了一扇大门。 而且,他还创造性的把硝田和盐碱地结合了起来。 为了不被人当成疯子,引起太多注意。 他只是把一两亩隐蔽的撒了盐的田,做了实验。 把麦秸稻草切碎,埋入土层。 在表面挖坑,不深,隔几十厘米挖一个,灌入石灰水。 把硝田那边的土洒下去,再灌入人畜尿液。 最后一步,在土壤表面盖上一层稻草。 目的是遮蔽阳光的直射。 实验的结果,让他大喜。 从坑壁上刮出了薄薄的一层青白色晶体硝土。 某种意义上说,硝田其实是茅厕墙壁刮硝土的人工升级版。 李郁郑重的在本子上记下了几行字: 硝田制备的几个条件,避紫外线,潮湿,弱碱,植物纤维和尿液。 最后,把硝土和草木灰,按照三比一的比例,泡水。 架起大锅,三次熬煮后形成的锅底结晶体,就是纯正的硝石了。 …… “尝一口?” “啥味?” “有点辣,属于硝石的上品。是这味儿就对了。” 五叔咂了咂,意犹未尽,陶醉在科学的世界里。 旁边的几人,有点反胃,但是忍住了。 “别光听我说啊,都尝尝。” “上品是辣味,中品为苦味,如果是其他味儿,就是劣质品。” 硝石在黑火药中,占比超过7成,所以李郁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这玩意,消耗量太大。 能自制,省去了多大麻烦。 多次试验后,他发现,一亩地大概能出一千斤硝土。 这个产量,倒是比粮食高。 回到堡内,李郁就召开了骨干分子会议。 参会者有杜仁,范京,林淮生,刘千,张铁匠父子,赖二,小五,杨云娇。 众人奇怪的瞅了一眼杨云娇,觉得她一个女人出现在这里,有些古怪。 不过,她掌管了劳动队数百人,也算有不小权力了。 更何况,三合土的制备,也是她负责的。 “诸位大兄弟,五叔的硝田试验成功了。” “我准备推广开来,但是这事需要保密,不许闲杂人等靠近咱们的硝田。” “军师,咱们准备搞多少亩硝田?” “先上50亩吧。少了不够用,多了怕守不住秘密。” …… 众人议论纷纷,心算了一下。 一亩地产硝土1000斤,再提纯后就仅剩了50斤硝石结晶体。 但是好在可反复出产,像割韭菜一样,一茬一茬的。 “军师,这倒是个好方法。咱们有地有人,可以源源不断获得硝石。” “是啊,还能节约不少银子。”范京掌管采买,对节流非常敏感。 “奴家觉得,其实也可以卖出去,硝石是俏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