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79 国粹 (第4/4页)
决定,再等等。 等刘千,从徽州府回来。 了解一下那股山匪的情况,还有韦俊入伙后的待遇。 再做打算! …… “阿仁,胡师爷女儿长得如何?” “据说还行,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 “年龄呢?” “豆蔻年华。” 李郁松了一口气,这就好。 实在不行,还可以换一种思路。 上车不买票,让老胡头跳脚去。 枫桥镇,钦差行辕。 元和知县张有道,终于等到了召见的机会。 给钦差的亲信家人,就花了200两门包。 他的心都在滴血,舍不得。 自从上次投机,一船棉布沉入长江,他就没回满血。 如今女婿病故,女儿只能回来居住。 又多了一笔开销,实在是闹心。 “张大人,请吧。” 张有道集中精神,步入了钦差屋子。 “卑职元和知县张有道,拜见钦差大人。” “起来吧。” 钦差是上三旗人,和军机大臣阿桂,据说有点亲戚关系。 长得很有福相,耳朵尤其长。 这也是他最得意的一点。 “张大人,本钦差派人查看了你县官仓,还有账目,你干的不错。” “谢钦差大人夸赞,卑职自从上任以来,无一日敢懈怠。” “下去吧。” 简短的对话,毫无营养。 张有道叹了一口气,他明白这其实是敷衍。 朝中无靠山,钦差能不找你的麻烦,已经是幸运了。 罢了,还是回去和如夫人唱戏吧。 这当官,和唱戏真没什么区别。 都是粉墨登场,看谁演技好。 …… 钦差来了,地方上自然要配合。 施粥,就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方式。 光在枫桥镇周围,开设了足足30个粥厂。 府衙,县衙,各士绅,都积极响应,号称是粥厂包围苏州城。 官仓的陈年粮食,还有善人捐献的老米,一股脑的都派上了用场。 钦差很满意的看着喝粥的壮观景象。 忍不住想做作诗一首,然而刚吟了一句,就卡住了。 只得讪讪作罢,心想这汉人的玩意真难学。 难怪皇上每次巡游,都要去曲阜孔府瞧瞧。 如今的粥厂,也都用上了蜂窝煤饼。 引得这钦差啧啧称奇,还特意瞧了一下成品。 “这是何人发明?” “本府柴禾商会会长李郁,此人素爱行善事。” “哦?他人在吗?” “这会不在,他正在城东娄门施粥。钦差大人想见他,下官这就派人去通知他。” “娄门”, 在府城东北侧,属于元和县地盘。 李郁带着人,大清早就开始在这里施粥。 一来响应府衙的号召,二来确实也做点善事。 顺便招揽一些青壮,没有家眷的。 6口锅一字排开。 “施粥啦。一人一碗,排队!” 维格堂的幌子在一边飘扬,让路人都看见。 …… 饥民的数量实在太可怕了。 一开始每口大锅前还仅是三四十人排队候着,很快就变成了看不到头的队伍。 “娄门有施粥”的消息一传开,城外饥民就蜂拥而来。 中午时分,已经是漫山遍野的人。 李郁的额头冒出了汗珠,他拉过范京: “你速去县衙,请派衙役过来维持秩序。” “我感觉不妙,一会得出事。” “再去粮店拉5车粮食过来,不能断粮。” 黑压压,缓慢挪步,表情麻木的饥民,就像僵尸一样。 不时有人栽倒,再也爬不起来。 城墙上,看热闹的人不时发出惊呼,满脸兴奋。 不必惊讶,看热闹是国粹之一。 只要是和自己无关的事,皆可看热闹。 恶劣的生存,让许多人失去了同理心。 相反,看到同类凄惨状,反而能成为一种自我安慰,减轻自己的心灵痛苦。 俗称阿q精神胜利法。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