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3 本官病了,不能理事 (第4/4页)
/br> “本官的第一道命令,除娄门外,其余所有城门全部关闭。” “本官的第二道命令,城中所有差役,分为三班,轮流巡街,趁火打劫者,当街斩杀。” “本官的第三道~,去巡抚衙门请手续,调城守营上城墙。” “以上,本官和同知大人联合署名,飞马报请总督大人明示。” “大人英明。” 不得不说, 黄通判是个有能力,有担当,而且愿意担当的官。 只不过,官职太低。 在这苏州府,没他大声说话的份。 而重新陷入寂静的同知府邸, 仿佛下一刻要挂的老同知,竟然自己下榻了。 步伐老迈,但是人显然是清醒的。 …… “父亲,为何要一直装病?”询问的是他的儿子。 “江南要变天,早离开早安心。”同知一边翻着医书,一边轻轻说道。 他之前生病是真的,不过早几个月就康复了。 但是,他却嗅到了危险的气味。 而白莲教案,官场地震,更加让他笃定了心中猜测。 于是, 通过各种途径,有意无意的传播自己病重快要挂的消息。 整个两江官场,都知道了。 只等朝廷有新的人来顶替,他就可以全身而退了。 “怕是便宜了黄通判。”儿子酸溜溜的说道。 “得,就是失。失,就是得。” “父亲,这苏州府真有这么可怕吗?” “相信爹的眼光,这一池水,越来越黑,早晚要淹死无数人。” “是。” 同知叹了口气,继续翻看医书。 事出反常即为妖,今年出了多少桩怪事了。 所谓盛世,早就是暗流涌动,多少人心怀不满,怒气积压。 早晚有一天, 江南要面临一场空前规模的兵灾。 这是历史的规律,不是几句圣明能改变的。 到时候,皇上震怒。 能把这两江官场历年的官,杀个人头滚滚。 自己一个小小同知,年近花甲, 对的起朝廷了,早抽身早安全。 家财万贯,慢慢的抚养儿孙辈成材。 人这辈子, 有些大富贵,不是努力强求来的。 要看命中有没有, 有就有,没有也不必强求。 军机大事,不要掺和,不要死心尽忠。 皇上只愿意听他愿意信的事。 自己若是忠心揭盖子,说不定第一个被烹的就是自己这把老骨头。 大清的刀,可比前明锋利多了。 …… 而府城的另外一处宅子。 黄通判刚回府,管家就迎了上来。“ “老爷,维格堂李郁来访。人在客厅,已经等候半个时辰了。” 黄通判一愣, 更衣后犹豫了片刻,才去见他。 “黄大人,在下冒昧上门,失礼的很。” “无妨,坐。” 丫鬟送上新茶,退下。 “李小哥在这个时候入城,定然是有大事相商吧?” “对,一桩大事,大喜事。” 黄通判忍不住笑了: “城外乱糟糟的,有什么喜?”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黄大人,您高升的时机到了。” 噗,黄通判摇了摇头,苦笑。 李郁心中暗喜,不露声色问道: “黄大人是不想?还是不信?” “本官不信。” 因为煤矿分红的事,俩人的关系已经缓和了很多。 不然,黄通判也不会说这些话。 他当然想升官,但是哪有那么简单。 到了这个层级, 往往都是空降兵,从天而降。 大清朝的达官贵人,他们的门生故吏,亲朋老友,箩筐都装不下。 都盯着呢。 …… 李郁,就这么微笑着看着黄通判。 时间在缓慢的流逝。 终于,黄通判先开口了: “贤弟,是不是有什么路子?” 李郁端起茶碗,撇了撇茶叶: “好茶。” “贤弟,李贤弟,请指教。” 黄通判的表情严肃了起来,竟然一拱手,姿态也放低了。 “白莲教案后,我和我的好朋友,京城来的贵人们,一起吃饭并探讨了~”李郁的手虚指向天空,又歪斜指向北面,继续说道,“现在吏部拿不出满意的人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