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话事人_115 英商:不要撕票,叫张寡妇来翻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5 英商:不要撕票,叫张寡妇来翻译! (第3/4页)

>    在大清朝,这很重要。

    ……

    杜仁很忙,每天吃席。

    潮州府的生意人,多是家族形式。

    他很快就结识了一帮本府知名人士,除了官面人物,就是各路阿公,太公。

    这些人,类似田主、商人、族老的结合体。

    杜仁倒是不陌生,

    因为他们的行事风格,和李郁挺像。

    当然了,没有李郁那么简单粗暴。

    一般有了矛盾,

    两边先派人,坐下来饮茶谈判,中间人说和。

    谈不拢,才是动武。

    这些阿公,看着慈眉善目。

    拐杖一敲,

    村子里呼啦啦能出来几百口,打架彪悍的很。

    然而,

    他们却都对杜仁印象不错。

    长的靓仔,口才好,懂法律,尊敬老人。

    而且他所代表的那个势力,行事风格听起来很亲切。

    听的人热血沸腾,

    于是,谈生意就顺利多了。

    无非是各自的特色货物,互相交易。

    成年人的友谊,还是利益捆绑后比较好维持。

    光吹水,画饼,聊理想,早晚得散。

    ……

    “海货,蔗糖,南洋货,吼的很。你们有啥?”一位白胡子太公,笑呵呵的介绍道。“

    “丝绸,棉布。”

    似乎,很稀松平常嘛。

    又有一位拄着龙头拐杖,面相略凶的阿公说道:

    “我们有铜,铅,银。”

    杜仁立马接话:

    “我们有刀,枪,弹。”

    哗,一下子打开了局面。

    一群老头子们开始用极其难懂的方言交谈。

    就这么肆无忌惮的当着杜仁的面,还不时用眼神斜他。

    因为,他真听不懂。

    扑街你阿仁,当你空气。

    过了一会,阿公们似乎是达成了共识。

    试探性的问道:

    “你说的那些防御性武器,能卖吗?”

    “我大佬说了,没有他不敢做的生意。只不过陆上不安全,海上嘛,就需要你们开拓航线。解决运输问题。”

    “眸问题,洒洒水啦。”

    杜仁释然,

    这帮家伙,果然不老实。

    有他们负责运输,就轻松了。

    李家堡以后也能搭上便车,进军海洋。

    论算计,八个太公捆一起,也算计不过军师。

    “杜生不知道吧,广东这地界,匪多的很。”

    “是啊,是啊,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枪,守护族人。”

    “拿蔗糖,铜,铅换。我们不要银子。”

    “有没有,威力更大一点,打的更远一点的东西?”一位阿公表情神秘,手比划着。

    “啊?”杜仁装傻。

    “就系那种一打一大片,炮啦。”

    ……

    杜仁在潮州府,还有广州府盘桓许久,

    见识了广州十三行商人的挥金如土。

    福成说是“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光一年上交的税银就有100万两。

    不过,英商竟然是不许居住在广州的。

    官府在郊区划出了一块地,供商人们暂住。

    每月,仅有一天可入城购物,在差役随从的陪护下。

    而且,

    在入冬之前必须坐船离开。

    还有一条,不许带夷女登岸,否则商船直接被扣押。

    “杜先生,还是没能接触英商?”

    “是啊。”

    广州官府竟然在英商居住区域,布置了巡逻兵,还有栅栏。

    溜达了几天,愣是没找到空隙。

    只能悻悻而归,

    回到客栈,突然有陌生人来拜访。

    杜仁身边有护卫,自然不惧怕是什么盗贼。

    此人高瘦,有些黑。

    面容精明,手掌却有老茧。

    护卫立即往前一步,示意他坐下。

    “这位老爷,可是想涉足海外贸易?”

    如此直接,让人惊讶。

    ……

    不用杜仁授意,两个护卫就拔出了短剑。

    如果今天来者不善,就杀人抛尸。

    珠江那么宽,想必能直接入海流。

    来之前,是李郁这样吩咐的。

    “别冲动,我没有恶意。我叫黄生,人送外号黄大圣。我见你在英商区转悠,想来是对海外贸易感兴趣吧?”

    杜仁还是不做声,继续看着这个家伙。

    “在下跑过马帮,去过云贵川,还去过缅,暹两国。若是阁下真有兴趣,我们可以合伙做些买卖。”

    “你是一个人?”

    “对。”

    “你都贩过哪些货?”

    “茶饼,滇铜,川女,井盐,还有红木,玉石。”

    “马帮呢?”

    “被缅兵拦截,人货两空。我是水性好,跳河逃生的。”

    “所以,你一无本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