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16 我爱大清,我坦白,我交代 (第2/4页)
太公就是太公,浑身都是智慧。 杜仁心里暗赞,姜还是老的辣。 除非李郁亲自来,才能让太公们心慌擦汗,心脏不适,当场倒地。 “阿仁,太公活了这么大,头一次佩服人。回去后转告你的大佬,有空一定来潮州饮茶,我珍藏了1斤母树大红袍,不想带进棺材里。” “太公,你都没见过我大佬吧?” “有伱这样优秀的手下,大佬的风采可想而知。” 杜仁点点头,太公说的对。 临行前,他还是忍不住小声问了一下: “阿秀的故事,是真的吗?” “真的。” “哦。” “阿仁,太公不敢担保自己活到100岁。但是太公敢担保,这些女子的心思没有一分在自己。你大佬会明白。” …… 杜仁觉得这一趟,很顺利。 登船后,他才后悔大话说早了。 呕吐,呕吐,鲨鱼跟了一路。 杜仁脸色蜡黄,脚步漂浮。 握着缆绳,不时把头伸出船舷。 黄大圣也是一样, 呕吐,骂人,骂海神,骂老天爷。 这种嚣张的做派,被水手们严厉制止了。 警告他再敢不敬神仙,就把他扔下来喂鲨鱼。 哪怕再过500年,航海人也是信的。 你敢在船上吃鱼翻个面,怕不是要被群殴。 更别提咒骂保护神了。 就这样熬了7天,总算是抵达了舟山群岛。 偷偷补给后,就立即离开了海岸线。 “朝廷海禁,不能久留。” 直到抵达崇明海域,进入长江口。 晕船症况才减轻了。 擦洗脸,喝粥,吹风。 杜仁瞅着躺在甲板上的黄大圣: “大圣的绰号,谁给你取得?” “江湖上的朋友,我这人爱惹事,天不怕地不怕,又擅长爬树。” “我看你也不像孙猴子嘛,天天躺甲板,蔫兮兮。” “我是马帮的孩子,不擅航海。” …… 在长江, 他们遇到了两次水师巡逻船,都轻松对付了。 因为,有苏州府的盖章公文,还有粤海关的旗帜。 再胡乱塞两锭银子,兵勇们就开心的走了。 在大清朝当差,没有那么较真的人。 太爱较真的,一般都没有好下场。 从长江进入江南运河段,船只就开始多了。 “黄金水道,名不虚传。” 来自南境的黄大圣,也是瞪大了眼睛。 大平原,在云贵川极其罕见。 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在江南东山再起,重建马帮。 突然, 前面出现了许多的木排,慢悠悠的。 一长溜,最前面是两艘风帆哨船牵引着。 每10个木排,一组。 每个木排上,都站着一人。 手持长篙,不时调整方向。 如此大的阵仗,杜仁突然明白了。 这是自家的生意吧? 他站在船头,对着木排的人喊道: “可是李大官人的木材?” “正是。” 他笑了,这手笔,够豪的。 一眼看不到头的木排,引起围观百姓的啧啧称奇。 李郁对外说法是, 发达了,要大兴土木盖宅子。 这个理由非常合理,府城人人相信。 因为人赚了钱, 可不就是那几样事吗。 买土地,盖大宅子,再蓄一群美婢。 你要是不这么做,才是不合理。 而盖大宅子, 当然需要许多许多的木料啦。 …… 李郁的每一步,都是算计过的。 过了浒墅关,交纳了税银。 终于抵达了李家堡。 那些木排,还要继续漂流,直到西山岛。 “阿仁,辛苦了。” “军师,幸不辱命。我汇报一下吧。” “不急,先去洗漱更衣,一会为你接风洗尘。” 酒宴上, 老胡也在,他是凑热闹来看木材的。 “听说,黄知府要进京了?” “对,10天后出发。” 最近,李郁在苏州地面做事自由多了。 从上到下,都是他的盟友,朋友。 这是个发展的窗口期。 错过了后悔莫及,李家堡四处派人,四处花钱。 在本地雇佣了大批的烧窑匠人,烧制砖瓦。 雇佣了大批木匠,初步处理木材。 还从外地,收留了许多的青壮流民开荒。 黄文运也知道一些, 他没有产生怀疑,只当是真的要盖大宅子。 毕竟,他也准备在九江老家盖祖宅。 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