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0 归国前,我还有一些大胆的、不成熟的想法 (第1/4页)
藏书楼的官员,脸都绿了。 好几次想说: “畜生,这是孤本,放下你的脏爪子。” 然而,没敢开口。 史密斯咧着大嘴,哈哈大笑。 提着一个麻布口袋,跟着后面。 装满了,就扎紧。 然后换个口袋,继续装。 负责四库全书编修的侍读学士,纪晓岚也来了。 他刚想骂人,就被拉到了一边,告知了皇帝的意思。 于是, 他就迅速的淡定了下来, 还走过去,主动询问: “贵国需要哪些方面的书籍?这藏书楼本官熟悉,可以帮着指点。” 于是, 使团的效率更高了,10个麻袋都装不下了。 黄大圣眼尖,抓到了一本大清舆图。 “不行不行,舆图乃是军国机密,不得外传。”一个书办赶紧阻拦。 “听不懂,我听不懂。”史密斯一把夺过去。 强盗行径,在场众人目瞪口呆。 纪晓岚悄悄退出藏书楼,低声问道: “觉不觉得有些邪性?” “嘘。” 能做到礼部尚书的人,自然眼光更深远。 尚书大人, 笑呵呵的找来了4辆马车,帮着搬运麻袋。 …… 等使团一行人走了, 藏书楼的负责人,一位员外郎哭着说: “尚书大人,这些书可都是我大清的无价之宝。不能被蛮夷拿走。” 尚书则是冷笑一声: “就你懂的多?就你会心疼?” “伱什么档次,有什么资格替朝廷心疼?” “朝廷的银子,又不是你家的。” “滚!” 这一场闹剧,微不足道。 总之,皇帝很愉悦,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 甚至,可以媲美历次武功。 所以,群臣就要识趣,不能触霉头。 回到驿馆, 关上房门,史密斯和黄大圣,激动的抱在一起。 一会笑,一边哭。 虽然谁也听不懂对方说的啥,但是不影响交流。 无非是,发财了,赚麻了,牛哔了。 当晚, 又是演戏的一天,使团人手一本书。 不时的赞叹一句: “大清文化,博大精深。” “我爱大清。” 仆役们都记录下来,层层上报。 最终, 乾隆也是看到了,非常欣慰。 对贴身太监说: “这些蛮夷还是挺上进的,真心钻研我们的文化。” “不过朕就担心,以他们的文化水平,能理解吗?朕听说,他们甚至认不全汉字。” 太监, 自然是这片土地上最会说话的一类人, 谄笑着说道: “万岁爷安心,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他们学个几十年,总会有些悟性的。” “有道理。” …… 次日, 黄大圣找上了礼部官员,说归国的事。 一边说,一边流下了不舍的泪水。 “我们太喜欢大清了,可是一想到国王的殷切期盼,还有吃不饱肚子的国人,我们又恨不得飞回去。” “可以理解。” “在归国之前,我们还有一些不成熟的,大胆的想法。” 原本风淡云轻的礼部官员,一听就警惕了起来。 不成熟,大胆的,这些形容词,一听就很不妙! “贵使有什么想法?” “皇帝陛下赏赐太多,我们的船装不下。” 无耻,不要脸。 在场所有官员,都在心里痛骂。 “贵使想添一艘船?” “不是。” “??” “我们想以旧换新,以小换大。嘿嘿嘿。” 尚书强忍着心中郁气,点点头。 军机处众人听了,也都是无奈的答应了。 就好似你进庙求神,九十九拜都拜了,不差最后这一哆嗦。 除了换船,那些御赐贡品体积太大。 丝绸布匹啥的,大部分也折现。 当然了,具体经办的人漂没了1成。 这已经是天大的人情了,看在皇上的份上。 …… 离开京城的日子临近了, 史密斯又搞了一出幺蛾子,跑到皇宫外放声大哭,又哭又捶地。 礼部官员问他怎么了, 他哇啦哇啦一大通,黄大圣翻译说,是感念大清皇帝的仁德,舍不得离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