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22 紫禁城面圣,给乾隆画大饼 (第2/4页)
黄文运来不及寒暄,赶紧快步走入体仁殿。 来不及细看殿内情况, 跨过高高的门槛,走了三步,就赶紧跪下。 三磕九拜, 高呼吾皇万岁,礼节周到,无懈可击。 …… 殿内很安静, 过了一小会,才听到了一个威严的声音。 “黄文运,靠近点,抬起头来。” 他立即膝行十几米, 余光瞥见太监站立在一侧,才抬起头来。 稍微打量了一下皇帝,然后就垂下视线。 乾隆满意的点点头, “年富力强,五官端正,有些杀气,眼里有神,是个敢担事的人。” “谢皇上。” “署理苏州知府后,都做了哪些事?跟朕说说。” “臣先重整了城守营,肃清了和施逆可能有瓜葛的官绅。” “可能?”乾隆打断了他的话,问道。 “对。臣把凡是有疑心,无实据的官吏,都调离了原位,换到了不打紧的位置上。” “好,好。” 黄文运心中一松,赌对了。 继续说道: “臣担心,还有余孽分子潜伏,故在城中设置了救火队和观察哨。既能救火,也能及时剿贼。” “不错,告诉顺天府,也学着点。” 说来也巧, 就在他进京前一个月,京城发生了两起火灾。 其中一起,就在宫墙外。 所以,乾隆也听到了救火的动静,心中不快。 …… 殿外, 和珅,于敏中俩人,都做泥塑菩萨状。 “和大人,黄文运怕是要扶摇直上喽。” “他能力强,混出头是应该的。” 于敏中的嘴角细微的咧了一下: “呵呵。” 落在和珅耳中,却品出了几分讽刺的味道。 “于大人,觉得晚辈说的不对?” “老夫并无此意。” 于敏中暗自腹诽,能力强就能出人头地? 或许20岁的年轻人会信吧。 到了咱这个年龄,该见的不该见的世事都见过了。 我老于,也算是出身书香门第,家境殷实, 可从江南小镇走到军机处,花了15年。 你钮祜禄.和珅花了两年。 福康安,他花了两个月。 大约,这世上最大的能力就是投胎。 …… 于敏中,和珅二人不再闲聊, 而是侧耳倾听殿内的动静。 虽然听不清谈话的具体内容,但是从笑声中就能判断圣心。 皇上笑的越多, 此人在心中的地位就越高。 “朕欲在苏州城中设满城,你觉得怎么样?” “皇上英明神武,臣赞同。” “不要说这些空话,说点有依据的。” “江南富庶,是朝廷的钱袋子。满城落地,就犹如定海神针,江南可安心。” “说的好。” 乾隆来了兴致,他也是这么想的。 瞧着时间,快到了午膳时分, 就随口说道: “回去后,就把署理去掉,转正。你好好琢磨琢磨,第一把火,怎么烧的漂亮?” “臣想请旨,在苏州一府九县,进行一次大清洗!” “嗯?” 黄文运昂起头,看着皇帝投过来的冷冷,狐疑的目光。 大声说道: “江南承平日久,不满朝廷者,私分税赋者,勾结帮会者众多,他们都在挖我大清的墙角。” “告诉朕,你想做什么?” “臣想请旨,在一府九县一厅打击潜在反清势力,为朝廷除逆,为国库聚财。” …… 黄文运越说越激动,声音太大。 殿外的两人也听到了,相视一眼,无语。 和珅点点头,于敏中摇摇头。 “老夫眼拙,看走了眼。” “老大人不必自谦,和某也看走了眼。” “怕是江南六府,没得安宁喽。” “和某记得,于大人的老家就是在江南吧?” “是啊。” 老狐狸,小狐狸有一搭没一搭的闲聊。 貌似漫不经心,实则亲切的交换了一些想法。 终于, 殿内传出了黄文运的脚步声。 只见他低着头,小碎步后退着,一直退到门槛处,才转身。 “于大人,和大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