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黎民懂得太多,就会离心离德 (第3/4页)
。 他很有兴趣的打量着李郁,心想你这是秀肌rou,暗示你在县衙里有耳目。 “我仰慕尤大人,已经很久了。” “尤大人,也求贤若渴。” “真的吗?” “尤大人有句口头禅,大清朝什么最贵,人才最贵!” “可我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光跑得快有啥用,它得忠心呐,不能跑错方向。” “可这控制方向的缰绳,不是握在伯乐手里吗?” “这马,它得先低头,才能上笼头马鞍缰绳呀?” …… 贵师爷,和李郁哈哈大笑。 半晌,才结束了试探。 “师爷,先别急着返回江北,随我去骑马如何?” “比扬州府的马,如何?” “别有一番滋味,跳出了红尘之外。” “老夫还挺有兴趣的。” 在护卫的簇拥下,二人直接去了长兴县城,附近的一家船舫。 高大的楼船,挂满了红灯笼。 佛号悠扬,木鱼清脆。 船娘,姑子,这些元素叠加起来, 最能让人兴奋。 很有想象空间! 贵师爷一上船,就不对劲了。 结巴: “李爷,这,这,这都是尼姑?” “正是。” “真的假的?” 一位姑子,走了过来。 光头锃亮,眉清目秀,左手持木鱼,笃笃的敲着。 “施主,为何无故污人清白?” “世间之事,何谓真,何谓假?从眼?还是从心?” 贵师爷都震惊了, 卧槽,可以啊。 这玩的像真的似的,有趣有趣。 在扬州府的顶级楼子,要靠书画叩门。 这里,不会是要先辩经吧? …… 总之,贵师爷下船的时候。 那个穿的像某部大唐影视剧里,贾静某的那套尼姑服打扮的姑子, 淡然的递上了一个包裹。 “施主,拿好。” 打开后, 竟然是一本金刚经,和一截海参。 贵师爷是读书人出身,秒懂。 金刚经滋润心灵,海参补养身体。 总之,都是好东西。 体现了出家人的慈悲心肠,普度众生。 他念念不舍,回头望了又望。 “待吾退隐后,一定要用心研习佛法,今日顿悟钱财禄位都是过眼云烟,索然无味。” 李郁笑了一下,他一个字都不信。 于官场中人打交道,大部分语言都是烟雾弹。 甭管是大谈理想,悲天悯人,还是人生共鸣,最终目的都是一个: 让你放下戒心。 “县尊和尤大人,关系匪浅?” “是啊。” “我虽然不是官身,可还有些人脉,有几个愿意效力的弟兄。尤大人若是有什么不方便的事,咳咳~” 贵师爷猛地转身,眼睛睁大,盯了片刻,才问道: “你可当真?” “苏州府人人皆知,我李郁讲义气。”
“好,好。” 贵师爷显然放下了部分戒心, 开始聊起了两淮盐务的一些头疼事。 “龙卷风,海水倒灌,还有那帮盐商,个个都在拖尤大人的后腿。” “可是那位江春,江总商?” “哼,正是。” …… “天子故交,布衣卿家,不简单呐。” “是啊。” 贵师爷也是一脸感慨,国舅高桓都获罪死了的盐引亏空案,区区一个总商竟然安然无恙。 说出去,简直没有了尊卑。 江春,绝对是大清朝商人的天花板。 扬州盐商之首,家财万贯。 和乾隆的关系不错,甚至能聊一些人生体会。 虽无顶戴,却胜似无数顶戴。 数千万两盐引亏空一案, 江春竟然上折子,保住了一众扬州盐商。 正面硬抗住了掀桌子的两淮盐运使尤拔世。 “简在帝心,才是最大的护身符。” “李爷这话说的精辟。不过,你就不怕脚踩两条船,引起麻烦?” “师爷请明示。” “你是有靠山的人,不犯忌讳?” “忠心不改,顺带为自家谋点利益,仅此而已,无愧于心。” “说的好。” 贵师爷一击掌,面露欣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