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一章:动身,竞赛!(求月票) (第2/6页)
r> 陈恭把肖红军送到了车上。 “小子!” “可以啊!” “校办企业,你这……有多少话语权?” 陈恭沉吟片刻说道:“我?我应该挺大的吧……” “毕竟,我是技术提供者。” 肖红军一听这话,顿时傻眼了。 …… …… 第二天,肖红军就带着工作人员和校方签署了相关合同。 这一百万的经费,因为合同的原因,学校也没有卡着,直接全部给了基础医学院。 并且,校方现在也很开明。 对于校办企业,也没有排斥,甚至表现出来了浓厚的兴趣。 不过…… 这一切的前提,要在陈恭他们的确具备相关技术的最基本要求之上。 校领导在忙,陈恭几人也没有闲着。 杨广业作为副院长,清澈透明的把这一笔钱,全都用在了租赁和采购器械以及相关试剂上。 毕竟是家里的事儿,陈恭跟小赵老师请了个假以后,也很快投入到了探寻原因上面。 毕竟,他也很清楚,小舅这边停工一天,就是不少钱! 时间就是金钱,这些钱哪怕是捐了,也比损失要强太多了。 以信号分子对下游事件分析的这一类的研究,也与此同时快速展开。 杨广业和齐欢两人都是专业的实验员,他们对于这一项技术可以说是如饥似渴。 这次对于肖红军的项目,已经成了他们是否能够成功创办企业的关键所在。 而本次实验能否成功,他们能否掌握下游事件分析的相关技术,却在陈恭这里! 当天,肖红军就送来了包含啤酒酵母在内的相关原材料。 而杨广业和齐欢也发挥人脉渠道,采购或者想办法借来了各种设备以及试剂。 包括了微波炉、离心机、高效液相色谱仪、数控超声、水膜过滤器、微孔纤维素滤……等在内的各种仪器都准备就绪。 位置就在陈恭隔壁的一间办公室内。 所谓信号分子的下游事件分析,便是通过下游产物,利用生物工程的手段,对信号分子进行分析探究,寻找到问题所在。 而啤酒的口味变化,除去糖类的工艺之外,最大可能就在于三羧基循环的中间产物碳源上。 陈恭之所以有把握的原因其实就在这里。 本身陈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理论。 而且,本次的研究内容,还是三羧基循环。 所以他自信可以在他的带领下,让杨广业和齐欢掌握这样的技术。 其实,这一类的检测实验,并不需要消耗太多时间。 主要的难度就在探寻上面。 陈恭很快设计了实验的目标。 首先,需要对菌种进行培养,也就是把新鲜的酵母泥样品,通过六千转每分钟的离心速度洗涤。 这些工作,陈恭在进行。 而一旁的杨广业和齐欢两人坐在一旁,配置有机酸标准溶液。 等待的功夫,杨广业忍不住说了句: “呵呵,我发现,自己越来越胆小了,生怕失败!” 齐欢点头:“是啊,这次要是成功了,我们真的……可能遇到崛起的机会。” “只是……小陈真的掌握了下游事件的技术?” “他啥时候掌握的?” 杨广业闻声,苦笑摇头。 “你忘了这个课题了?” “你知道啥时候小陈把泡沫细胞分析了?” “这孩子……你真的不能用常规思维去看他。” “他的理论基础是我见过最为可怕的。” “有时候想想,我都很难相信,我们目前是以小陈为核心的研究团队。” “但是,这又千真万确!” “而且,你难道没发现吗?学校那边,似乎对于陈恭的态度也开始发生了转变。” 齐欢闻声,也点了点头。 陈恭自从拿到上一次课题的第一负责人以后,学校对于陈恭的态度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这时候,陈恭走了过来。 “齐主任,这次的实验你负责进行碳源的标记,我们需要在中间碳源上进行标记,看看酵母在哪方面存在问题。” 齐欢点头:“好,这个没问题,交给我就行。” 陈恭转身看着杨广业:“杨院长,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有机酸进行测定。” “分析来源,并且测定含量。” “监测器波长:215nm;柱压:100kPa;柱温:室温;灵敏度:0.04;进样量:20μL/次” 杨广业也点了点头。 实验很快开始了。 这些技术显然都是三级四级的实验员才能掌握的。 但是,陈恭一个初级实验员,他怎么知道这些实验效果的? 对于这个疑惑,两人显然都没有找到答案。 但是…… 伴随着实验的深化,他们发现一件恐怖的事情,陈恭就连一些六级实验的具体效果都很清楚。 最重要的是,陈恭对于实验效果的把握,有些让人震惊。 这个实验,最快需要两天时间才能出来结果。 杨广业和齐欢,不断的按照陈恭的思路,去研究下游事件,然后通过中间产物的标记,开始了探寻工作。 下游事件的分析,本就是难点。 线索就在于信号分子上。 这些需要精准的计算、分析、探寻工作。 可以说,这一次的工作中。 杨广业和齐欢完全是在学习和观察,以及打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