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节 蒋大为 (第2/2页)
换成为铜的、铝的,还有聚乙烯塑料的。替换下的木头便被扔到了一边甚至别人拿去烧火,那可都是不易变形的红松啊!红松的价格比起其他的松木要贵上差不多一半。这样做太可惜了! 一天,我发现了几个旧的红松木型,都是大约一公分半厚的板子,长约600毫米。我当时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些木板可以做一个提箱。 我把这些木板收到了我的更衣箱里,暗地里慢慢的准备着制作提箱需要的其他材料,也在心里悄悄地设计着未来的提箱的模样与构造。 使用过的旧模型整个都是被沙子染成黑色的,必须要用刨子刨去一层才能展现出它原来木材的本色。我没有工具,这也是我迟迟没有动工的一个原因,我还要考虑工具的问题。 又是一个星期日到了。星期六下班前,张师傅喊着我,告诉我明天到他家去。他说:“你告诉老田,明天下晚你在我那吃饭。”我明白他说的老田就是田师傅。 第二天早上,我先到了田师傅家。中午在田师傅家吃过午饭后不久,于树就来喊我去张师傅家。我与田师傅打了招呼后就随着于树来到张师傅家。 张师傅家可真热闹,我们车间的天津知青就有七、八个。那个叫金鸣的与于树是师兄弟,那个跟金鸣关系很好的是孙坚华,还有跟于树关系很好的小宋,在乌布林插队的朴胜利……大家正在热火朝天的聊着天。 我进来以后,先是与张师傅和张师娘打了招呼。随后,张师傅把我介绍给张师娘。大家见到我也不约而同的跟我打着招呼。张师傅招呼他的孩子给我倒上茶,又拿出香烟来。我没有要张师傅的香烟,而是拿出自己的烟叶来卷了一支,随后我把烟荷包和卷烟纸递给大家,请大家抽。 谈话很快进入了正题。原来,张师傅前不久让车间木型组的师傅们给打了一件立柜,打好后,还没有上油漆,摆在屋里让我们看看。 那是一个双开门的大立柜,做工非常细,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可是孙坚华说:“你们看这活,这是木型工干的活,但不是木匠干的。你们看这,”他用手指着那两扇门继续说:“这两扇门关上以后几乎见不到缝,说明嘛?说明他根本没倒棱。木匠师傅有句话,‘木匠不倒棱,手艺没学成。’木匠干活跟木型工干活这就是区别。不仅这一处,大伙看,所有的地方都没倒棱。……” 他说的似乎都是木工的行话,有许多我都是第一次听到。我心里暗暗地想;这孙坚华是干什么的?像是个专业的木工似的?我心中的疑惑很快就被于树的话解开了:“这个孙坚华家里哥几个都是木匠,他每年回家过年时都闲不住,得帮他们家那哥几个干活。现在他手里木工工具全极了。” 我插了句嘴说:“这么说他是专业的了?” “好么,没有金刚钻,敢揽瓷器活吗?你听人家说的头头是道。咱行吗?就算你会干一点儿,可你也说不出个道道来。” 孙坚华还在继续评价那个立柜:“……还有这样子,太侉了。现在咱天津还有这样子的立柜吗?我们在天津要是给人打这样的立柜,人家不给钱不说,还得找你赔木料。” 张师傅接过孙坚华的话说:“要不我就找你们呢?我为嘛没让他们上油漆?上完油漆就没法改了,是不是?这样样式是改不了了,你们看把你们能改的地方都改了,然后就让他们刷漆。”他停了一下,接着说:“你们看我这样安排行吗?” 大家把眼光一起投向孙坚华。孙坚华干脆的说:“行!张师傅,就照您说的办!回头我就准备工具,安排把这个活干了。您就甭管了!”他转过脸来,对着我们大家说:“哥几个,大伙儿一块儿帮忙,把张师傅这点活儿给干了。可别光耍我自己啊!” 大伙儿异口同声的说:“不会的,不会的。你就放心吧!” 朴胜利抬起头来问孙坚华:“都用嘛工具?现在就得安排好了,缺嘛东西得赶紧做。好在咱厂一般的东西都能做。” 孙坚华说:“回去吧,等晚上我清点一下工具,看看差嘛。哪些能做的、哪些得修的,都清点完了再说。反正这点活,我心里有数了。” 张师傅接着对孙坚华说:“明年,我还得打个大衣柜。现在这个是我用的,明年再打一个是给儿子准备的,给他将来结婚用。你们几位就按你们天津的样子做。” 大伙儿齐声说,没问题。可孙坚华偏有问题,他对张师傅说:“您打立柜的木料有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