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章 黄走 (第1/2页)
一场雪后,阳光洒在白府门口的石狮子上,分外耀眼,负手而行的管事黄走自廊道走出后眯了眯眼,停下了脚步看了许久,继而思量: “比起两岁时小拇指盖大小的药丸,这次已经有半个婴儿拳头大小了,儿子怕是咽不下去啊...” 黄走,白府外事管家,本是丸州封县孤儿,靠在私塾打扫挣营生,心善,十岁前吃着百家饭长大,只是较同龄人稍显瘦弱一些,自小为街坊肩扛扁担颇为出力,深得小巷内老人们的喜欢。十岁那年澶州彤云派一干人等下山仗剑行侠,被彤云派三长老游子甄瞧上了根骨,当时正值壮年的三长老意气风发的问还未有名字只是被村里人笑称为黄狗的黄走愿不愿意做他的开山大弟子时,黄走有些发晕,到底也不晓得这位村里人口称的大侠偏偏为何瞧上了自己,却也晓得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简单道理。随即纳头便拜,大喊道:“机缘在前不敢辞,弟子黄狗,拜见恩师!”游子甄大笑:“名字粗俗了些,不如改个谐音为走,跟随为师走罢!” 随后被赐名的黄走跟随师傅来到了富饶的潭州,放眼所见,皆是黄走未曾见过的景象:高约两丈的红柱金字牌坊、走街卖艺的手艺人、各式酸辣甜咸的美食与只能嗅而不得饮的醇酒...可其中最让黄走惦念终生又无法忘怀的,还是十几位身着金甲叶子,腰挎制式战刀的锦衣卫,这些锦衣卫见到彤云派诸人背负长剑,腰悬山门玉牌,依然不卑不亢的确认诸人身份,举手投足间的淡定从容赢得了少年的心,若是师门应允,锦衣卫诸人也要黄走,黄走早跟这些禁军跑了! 之后一路无事,爬上山门阶梯来到师门彤云山的黄走跟着三长老进祖师堂烧香,以童子身份跟随三长老的小师弟学习拳法及棍法,也会在游子甄在山上的时候跟着恩师读书识字和练点书法,九年后拳棍皆有小成,本就不熟稔枪棍的小师叔已然不是黄走对手,之后拜别小师叔跟随师傅上香,正式成为三长老的开山大弟子,传其衣钵。随后的年份里,又有了几个师弟,都是黄走代师传授武艺不在话下,能在黄走手下走五个来回的,就可以去祖师堂烧香。时过境迁,转眼上山已有二十载。 这些年师徒聚少散多,诸人也都习以为常。 而立之年的黄走已是彤云派年轻一辈有数的高手,两路七十二式排云掌一拨一排,已有相当火候;一路走之棍法,也尽得三长老真传。只是自十岁起从未下山的大弟子,心路上难免有些瑕疵。三长老向长老会提出申请,交由黄走带年轻一辈下山历练,遇上不平事,只管出掌出棍即可,打不过的,只管自报山门,几位子字辈的长老无异议,这事便如此敲定了。不过黄走难免有些踌躇,既想着山下险恶人心难测,又想着下山看看外面的大好风景,不过小师叔再三来劝,不好忤逆,只得带好干粮饮水碎银,腰间别好山门玉牌,带着三位师弟及二长老的小弟子孙付明,下山去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二师伯的关门弟子孙付明是位世家子,其父亲官拜丸州布政副使。那时已有十八岁,一身公子气却不惹人厌烦。接人待物,更是滴水不漏。还未下到山门处,便恭谨问道:“黄师兄,下山可有历练安排”黄走停下脚步,回头答道:“不曾有安排,掌门师伯说历练期限一年,不耽误回到山门即可。” 孙付明点点头。 黄走欲言又止,想了想说道:“师傅叮嘱过弟子,说孙师弟乃一方俊杰,颇有令尊之风,下山之后一切听从师弟主意便是。” 孙付明听到这个答案,颇为自得,抚掌笑道:“三师叔折煞师侄了,若黄师兄不曾有计划安排,可先沿导河找一村落,沽些美酒,再花钱买辆牛车及耕牛,乘车沿河顺流直下十日车程即可到达我家乡丸州梧桐城,届时到小弟府上做客,美食美酒管够,酒饱饭足后,大可外出逛逛,城里的虹月楼和妙音牌坊,诸位师兄也是不可不去走一遭的...尽完地主之谊后,小弟的夫子会留我在城里陪家里的门客做些学问,以图考取功名。诸位师兄若是闲得慌了,可以帮忙调教一些府里的小厮,他们虽颇会写拳脚,但在师兄们面前自然是不值一提的...随后我们沿航河南下,坐船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