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年少的神探和失意的猛将 (第2/3页)
百官之中,太史局太史令李淳风,双眼瞪的熘圆。 这本不该在此时出现的物件,竟然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腾空而起。 李淳风的眉毛和胡子一起抖动着。 天罡兄,一切尽皆如你所言啊! 秦王殿下,凭借一己之力,这是要扭转乾坤,让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难道真如天罡兄所言? 因为秦王殿下的出现。 自己将有幸目睹,千年以后的盛世! 此时此刻,无人注意到李淳风的激动和异常。 人们的欢呼声,越来越大,声浪完全盖住了呼啸的北风。 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第一次彻底达到了,坊坊不留人的地步。 就连坊使们也齐齐走到了街头,举目远眺夜空中美丽的烟火。 龙颜大悦的李世民,一声令下。 教坊司就在朱雀门口,开始演奏起秦王破阵乐。 “众卿,之所以演奏秦王破阵乐,因为这绚烂的烟花,便是出自于秦王之手……” 李世民这句话的信息量,简直不要太大。 明明太子李承乾已经监国,李世民从此君王不早朝。 国事政务,尽皆交由太子李承乾处理。 此时此刻,李世民却为了这绚烂的烟花,让教坊司演奏秦王破阵乐。 寓意到底何在? 秦王破阵乐,可是为李世民身为秦王,征战天下所做啊! 如今,李世民却要将这曲秦王破阵乐,献给新一任秦王。 诸多文武百官们,不得不认真思索起来! 群臣都是智商在线之人,否则也不会脱颖而出,能够立足朝堂之上。 太子监国,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烟花绽放! 乐曲悠扬! 除岁夜的篝火点燃,一节节竹子,被丢进火堆之中。 噼里啪啦的声音,在长安城内回荡着。 这就是华夏一族,古时的爆竹。 也是古诗中所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朱雀门前,秦王破阵乐乐曲悠扬,教坊司的歌舞的确是让人赏心悦目。 朱雀大道上的百姓们,自然也不甘寂寞。 在绚烂烟花的绽放下。 百姓们也自发的,开始载歌载舞起来。 大唐民风开放。 即便是许多待出阁的少女,也欢快的加入载歌载舞的队伍。 快乐是会传染的,就连微笑同样也会传染。 不然,怎么会,看到别人笑了,自己也笑了呢? 这就是最为简单而直接的传染。 此时此刻! 此情此景。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脸上都荡漾着灿烂的笑容。 最后一个水桶般粗大的烟花。 足足燃放了一刻多钟的时间。 数这个超级巨大的烟火喷的高,也数它喷的烟花绚烂。 就连长安城周边的十里之外,都可以依稀可见。 李世民登上马车,站在天子座驾上。 举目远眺。 李世民此刻的心情,是无比骄傲和自豪的。 登基大宝十几年的时间。 整个大唐,开始变了模样。 李世民自然知道,这一切的改变,属谁的功劳最大。 李世民举目往西北方向望去。 父皇的好大儿啊! 此时此刻,轮台城之内,一定也很热闹吧! 稚奴和兕子,可是第一次,不在父皇和母后身边守岁。 做为大哥,父皇和母后,相信你一定会照顾好他们的。 千里之外的轮台城。 正在陪稚奴和兕子,欣赏烟火和轮台城春晚的李根,狠狠的打了一个喷嚏。 李根举目,往长安城的方向望去。 脸上尽是若有所思的惆怅。 ………… 正元节,大朝会。 一身黄色龙袍,头戴天子冠冕的李世民,和一身凤袍,头戴凤冠的长孙皇后。 携太子李承乾和太子妃,齐齐踏足显德殿。 更让文武百官感动意外的是,就连诸多皇子和公主,也齐齐身穿王服和公主服饰,头戴王冠,跟随陛下和皇后娘娘,太子和太子妃身后,齐齐踏足显德殿内。 史官的眼睛瞪的熘圆。 不知道陛下此举,又有何用意? 今日之大朝会。 不同于往日的朝会。 朝会和大朝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一个大字。 之所以称之为大。 因为,依照礼制,朝会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方可上朝参加。 也就是五品以下的官员,是没有资格上朝议政的。 只有达到五品官身,方才有了上达天听的资格。 大朝会不同之处在于,所有身处长安城的大小官员,只要是有官身的,尽皆需要前来参加大朝会。 这也是许多官员,一年一度,在陛下和皇后娘娘面前露脸的机会。 虽然他们也深知,陛下和皇后娘娘,根本不会注意到他们。 不过,还是人人身穿崭新的官服,意气风发的排在百官们身后。 随着长安城人口剧增,官员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以至于显德殿门口,都挤满了,刚刚踏足仕途的新晋官员。 “臣等,参见陛下,参见皇后娘娘。” “参见太子殿下,参见太子妃!” 众官员在宰相马周和岑文本的带领下,恭敬的施礼朝拜。 “众卿,免礼平身!” 李世民龙颜大悦的双手平端,微微上抬,示意众官员平身。 “谢陛下!” 众官员,声音洪亮,整齐划一。 让整个显德殿余音绕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