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一次朝会,来自文武百官们的震惊 (第2/3页)
北战。” “本宫年少时,曾经仰望诸位老臣,视尔等为英雄,为榜样。” “今日本宫能坐在这里,与诸位相聚一堂,本宫心里也是不胜欢喜……” 李根这番话,听在众人耳中。 十个人有十个不同的理解和揣测。 “众卿,本宫之所以今日,如此大张旗鼓的兴师动众。” “因为,明日便是除岁夜,本宫初掌朝政,便擅自做主一次,明日除岁夜的早朝便免了,众卿好生陪陪家人。” “明晚,朱雀门口和朱雀大道上,本宫将会派人,燃放一个时辰以上的烟花,届时,众卿可携带家卷,前往观看,与民同乐……” “待正元节大朝会过后,正月初六,开始新一年朝会……” 李根话音落地,群臣纷纷施礼高呼。 “殿下圣明,殿下圣明!” 这让长孙无忌脸色骤然大变。 殿下圣明? 莫非群臣都已经提前商量好了? 圣明二字,只能用在陛下身上。 以往承乾主持朝政的时候,群臣都是称之为,殿下英明。 形势比人强。 长孙无忌自然没有,在朝堂之上,对此提出异议。 接下来,太子的话,让所有人都瞪大眼睛,一个个宛如打了鸡血一般,精神抖擞起来。 “众卿,轮台城到长安城的火车,终于开通了,在座的诸位,基本上也坐上火车前往轮台城,然后又返回了长安城……” 说这话的时候,李根的眼神,落在长孙无忌身上一扫而过,让长孙无忌浑身一紧。 因为显德殿里,也只有他一人,没有坐上火车去轮台。 “火车的速度和便利,众卿都已经感受和体会到了。” “本宫以为,大唐疆域辽阔,仅仅有这一条铁路线,是远远不够的……” “本宫初步设想,分三步走!” “第一步,修筑长安城到洛阳城的铁路,将长安城和洛阳城连接在一起,这第一步,也是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一步。” “第二步,以洛阳城为大唐铁路中转站,往东修筑到东海岸,往西修筑到荆州,往南修筑到扬州……” “第三步,铁轨必须继续北上和南下,务必东北到辽东,往南直达岭南以南……” 李根话音落地。 整个显德殿鸦雀无声。 此时此刻,就连长孙无忌,都想高呼一声,殿下圣明了。 因为如此规划下来,是头猪都能想到,未来大唐会变成何等模样。 一旦建成了四通八达的铁路线,在座的诸位,畅游天下,畅游大唐各地,再也不仅仅是,一句空话而已! 看着满朝文武,一个个激动不已的表情。 李根满脸都是灿烂的笑容。 “殿下,如此大兴铁路固然甚好,可是,大唐的钢铁产量……” 房玄龄,近乎颤抖着开口说道。 房玄龄自然知道,一旦太子的设想成真,大唐各地将会紧紧连接在一起,什么八百里加急等等,一切都将会成为过往云烟。 各种物质运送将会更加便利,若是一方有灾难,救援物资,将会第一时间送达灾区。 太多太多的便利,根本不是三言两语,便能描述清楚的。 “房伯伯,言之有理!” “眼下,要实现大唐铁路四通八达,钢铁产量确实是重中之重。” “这也是本宫,今日召集诸位老臣,前来显德殿的原因之一。” “本宫打算,在陈仓,,邯郸,洛阳,安东,涿郡,江城,太原和岭南,设立大唐八大炼钢厂……” “这八大炼钢厂,加上轮台城的炼钢厂,分居大唐东南西北,当然长安城周边也有陈仓和太原,一旦按照本宫的炼钢之法运转起来,足以支撑大唐铁路线的铁轨铸造。” “最重要的一点,本宫所选择的这八大炼钢厂之地,本地皆有炼钢所需矿石,而且还都身处铁路线要地,所产铁轨,可直接投入当地或附近使用,省去诸多运输所需周折和劳力……” “本宫已经,询问过户部尚书和两位户部侍郎,如今国库充盈,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都足以支撑三五年有余!” “鉴于此,本宫打算,在本宫规划的铁路线范围之内,地方官员理应动员百姓,全民参与到铁路建设中来,当然,本宫不仅仅会免去,当地参与铁路建设百姓的赋税,而且还会适当给予工钱补助……” “………” 李根侃侃而谈。 整个显德殿,成了他一人的舞台。 文武百官和诸多老臣,全部洗耳恭听。 所有人,都被太子殿下的计划所折服。 百官们算是明白了,难怪原本一片荒芜的西域之地,原本破败不堪的轮台城。 能被太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