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没有作茧自缚,何来破茧成蝶 (第3/3页)
······”
“······” 李根将自己心中的初步设想,和盘托出。 孙思邈双眼越发的火热起来。 “殿下英明,请受臣一拜。” “真人,如此说来,您愿意留下来了?” 李根终于直奔主题。 “听闻殿下一席话,臣,焉能再推脱。” “殿下,臣,敬您一樽酒。” 这一次,李根没有推脱。 君臣二人,对酒当歌。 开始对大唐医学院,初步探讨起来。 “殿下,天色已晚,您该回宫就寝了。” 内侍的话,让李根和孙思邈惊讶的发现。 二人已经从早上聊到了晚上。 “真人,您今晚先将就一宿,明日里上朝,本宫有要事宣布。” 孙思邈告退而去。 走出御书房,外面已经是皓月当空,繁星点点。 孙思邈的精神却非常之好。 终于有一位明君,真正的关心,底层百姓的疾苦了。 如此圣明之人,自己岂能不好生辅左。 他,便是自己当年推算出的圣人吧。 只是时间有所提前而已。 第二日一大早。 李根精神抖擞的直奔显德殿而去。 “来人,宣孙真人觐见。” 孙思邈踏足显德殿内。 今日里,孙思邈特意换上一身新衣,而没有身穿以往的道袍。 “众卿,昨日里孙真人云游归来,本宫和孙真人一直畅谈到深夜。” “孙真人在医学界,乃是德高望重之人,其终年云游大唐各地,除了采药就是为百姓医治顽疾,多年以来,未曾间断过。” “本宫钦佩真人的医德,更钦佩真人的医术。” “为了将真人的医术发扬光大,让大唐百姓不再为身患顽疾,找不到医生诊治而苦恼。” “本宫决定······” “即日起,大唐三省六部,改为三省七部。” “在六部的基础上增加医部。” “孙思邈,任首任医部尚书。” 李根话音落地,显德殿文武百官齐声高呼。 “臣等,谨遵殿下口谕!” 这就是满堂文武百官,都是自己人的好处。 对于李根的任命和改变,百官根本毫无异议。 将三省六部改为三省七部。 即便是李世民上朝议事,也绝对不会如此顺利。 毕竟这样的改变,实打实的属于国之大事。 孙思邈也万万没有想到,太子竟然突然增设一个医部,而自己被任命为医部尚书。 而,文武百官们,竟然无一人出面反对。 昨日里,不是说好的,开办大唐医学院吗? 未等孙思邈反应过来,李根继续开口说道。 “孙尚书一身医术,乃是国之大幸,百姓之福。” “鉴于此,本宫意欲开办大唐医学院,广招天下青年才俊,有志于从医之少年。” “大唐十二省道,每年必须派送不低于五十人,前来太医院学医。” “本宫可以,明确的表态,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未来在大唐,少年郎们的出路,不仅仅是只有科举一条道路可走···” 李根的话,再次,引得显德殿一片附和之声。 “退朝,孙尚书留下。” 孙思邈一愣,原本一个时辰左右的朝会,现在竟然连一刻钟时间都不用了吗? 不过这样的风格,他喜欢。 百官齐齐施礼告退。 “孙尚书,府邸已经为您准备好了,等下,本宫亲自送您过去,顺便看看咱们的大唐医学院,应该设在什么位置。” 李根带领孙思邈,坐上王驾,直奔永昌坊而去。 孙思邈万万没有想到,太子竟然将自己的府邸,安置在永昌坊。 永昌坊,距离皇宫仅仅一街之隔。 来到府邸门前,孙思邈更是一愣。 药王府。 三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殿下厚爱,臣,受之有愧啊!” 孙思邈也是性情之人,彻底被太子的厚待给感动了。 “孙尚书,本宫知道你不喜奢靡,府里只安排了一位老管家和两位侍女,照顾孙尚书的饮食起居。” “待孙夫人来到长安城以后,再做安排。” 孙思邈微笑着点点头。 “好,殿下如此厚爱,臣,以后就安家在长安城了。” 二人踏足府邸之内,一脸和善的老管家,立即迎接上来。 两位侍女,则利落的开始冲茶泡水。 不管是管家还是侍女,都让孙思邈感到非常满意。 说起大唐医学院的事情。 孙思邈微笑着手抚胡须,开口说道。 “殿下,无需为医学院的选址而烦心。” “臣,心中已然有了最佳之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