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村儿里刚通电 (第2/2页)
那个年月,白面很少,麸皮自然更少。 一般人家都是留下来做酵头的,可不像后世那样拿来喂鸡喂鸭。 隔三差五吃上rou,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闻言,王承舟禁不住对大黄又是羡慕又是嫉妒,一句话脱口而出,“师姐,我也想做你的狗!” 爷孙俩一下子愣住了。 栾修武反应过来,气得笑骂了一句,忍俊不禁。 栾红缨抬起头,眉眼儿里都是笑,又觉得十分羞耻,禁不住掬起一汪溪水,泼了过来。 两个人又闹了一会儿。 终于,在日落之前,把炒苍术给弄好了。 扛着满满的一布包东西,沉甸甸的,就跟扛着希望似的。 告别了栾红缨,到家的时候,村子里已经飘起了饭香了。 在山里跑了一下午,王承舟早就饿了,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哪知道一进院子,就看到灶膛里还烧着火。 已是夜幕降临。 按说,这个点儿,母亲早就把饭菜做好了。 更反常的是,一家人都坐在堂屋,叽里咕噜的议论着什么。
“爹,反正我觉得,村子里通电了是件好事!”王爱朵仰着小脸儿,语气里满是兴奋,“到时候,放了工,我晚上可以读书写字了呢。” “好事儿是好事儿,家里扯了灯泡,肯定会亮堂很多,趁着放工,还可以做点儿针线活啥的。”李玉珠有点儿纠结,犹犹豫豫的,“可是,听说那电也不是白让用的,还得交电费,又是一项开支呀。” 王红河抽了口旱烟,正准备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抬头,见儿子回来了。 当即,就把烟卷搁在地上,踩灭了。 “哥,要通电了,村里要通电了!” 看到王承舟,四丫兴奋得差点儿跳起来,叽叽喳喳的说着。 其实,乡村通电工程从74年就开始了。 但是,一直到2000年以后,才全国普及。 蒲山乡虽然位于伏牛山麓,但是,也算是中原地区,电力供给的比较早。 不过,之前只是公社通了电。 村子里还没有开始架设电网,光亮只到大队院儿为止。 这也是放电影的场子,总是会选在那里的原因。 说实话,听到这个消息,王承舟也很激动。 之前,一到晚上,家里只能点油灯。 虽然,那个时候,电力供给不足,为了保证城市和工厂的用电,乡下时常会停电。 而且,即便不停电,用电高峰期,一到晚上,钨丝也会变得跟柴火棍儿似的,比油灯亮不了多少。 但是,有了电灯泡,总归让人看到了一点儿现代化的曙光不是? 于是,看到又蹦又跳的四丫,王承舟禁不住轻轻弹了她一个脑瓜崩,笑道: “那可是好事呀!” “这也算是生产力的一次巨大的进步,到晚上,大家就可以加班加点的干活了。” “农忙的时候,可就再也睡不成懒觉咯。” 四丫咧着嘴,真是高兴极了。 见儿子都这样说,王红河终于拍板了,“那行,咱家也安电线!” 王承舟一脸好奇,笑道:“这么一个奔向四个现代化的大好事,还有人不愿意家里通电的?” “咋没有,多着哩。” 李玉珠心里终于踏实了,一拍磕膝盖,“一听说要花钱,很多人都不愿意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