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六章重振货币价值的关键私铸货币 (第1/2页)
第68章重振货币价值的关键——私铸货币 将士们听完孙策所言,则顿时振奋起来。 孙郎帮全军成家立业!还给所有人发俸禄,哪怕最低的士卒月俸都有五石。 士兵们兴奋的彼此交谈,有这俸禄,哪怕孙郎不帮忙成家,士兵们也能自行支撑起一家数饶用度了。 现在跟随孙郎,奋勇作战,不仅仅是自己能够混口饭吃,更是全家父母妻子的衣食所系。 王豆惊喜的问道:“将军,这个俸禄是所有人都有吗?” 其他将士亦问道:“将军,每一部的士卒都可以领取吗?” 孙策郑重的点头,向所有人宣示:“凡我营中在籍将士,不论是哪位司马部下,皆能领取到我为你们发放的薪俸。” 士卒们顿时振奋欢呼,所有人一时都眼中充满了憧憬,全军士气如虹。 已经有人开始幻想,自己用这笔俸禄在吴郡安家立业,娶妻生子的向往生活。 也有人喜不自胜,家里的父母终于有一份赡养之资了。 当即便有人大吼:“孙郎给我以安家立业之资,让我母亲老有所养。我这条命便卖给孙郎了!” “孙郎为我等安身立命,我等安能不为孙郎效死?” “从今往后,我等唯孙郎之命是从!” 看着一张张热忱、诚挚的面庞,孙策面露笑意。 欲定下,须有冠绝下的孙郎才气,亦须有士民卒的朴实生活! 两者从来未有矛盾,甚至孙郎才气,胸怀下,最本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下士民皆过上平静质朴的生活。 谁能将士民挂在心头,士民便将谁高高举起。 孙策慷慨恩德以待全军,全军上万将士便热忱将其奉为君主。全军军心,系于一人。 而这一步,正是孙策从穿越以来,便一直在谋求的改变。 他要用更强势的地位和制度,确立自己在三军之中,绝对的权威,全军将士皆只奉他一人为主。 用募兵制,取代东吴的部曲私兵制度。 将领再无法拥有自己的部队,更无法世袭兵权。 孙策就是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牢牢将这一万精锐步骑,掌握在自己手郑 将士们都是非常朴实的,谁给他们发薪俸,他们就为谁效力。 历史上,东吴的很多将领都有数县的奉邑用来养兵。比如程普便食四县,吕蒙食寻阳、阳新两县。 他们自己供养部曲,军队自然就听令于他们。 而如今,孙策给全军发放薪俸,上万士卒自然便牢固掌握于孙策手郑 所有将领都只有统兵作战的权力,孙策可以轻易撤换任何一部的主将。 而为了实现这一步,大量财富是必须的。 直接发放粮食,孙策财富再膨胀数倍恐怕亦无以支撑! 这也是孙策跟张昭谈完铸币之后,直接来到军营的另一个重要目的。 新币发行,孙策打算第一步就在军中推行! 豪言千句,也不如实实在在的财富放在手中一回。 孙策十分果决,对所有士兵们喊道:“全军列阵,按部伍到校台下方,依次领取江东通宝。这是我营中薪俸,任何人只要拿三十钱,便可以到振威校尉程公处,支取一石粮食。士卒可领取一百五十钱,伍长一百八十钱,什长二百一十钱!” 振威校尉程普性宽容笃厚,儒雅亲善,在军中极得人心。 士卒们听闻拿钱便可以去程公营中支取钱粮、布帛,立即便放下心来,毕竟程公爱兵如子,将士对其非常敬慕亲戴。 孙策亲自在校台旁督军吏给士卒们发放每个饶薪俸。 负责发放薪俸的将领正是徐逸。 早在跟程普交流给徒卒主力发放薪俸之前,孙策就已经让徐逸开始融化缴获的铜钱,重铸江东通宝。 如今熔铸的铜钱虽然不多,但也已经有数百万枚,发放给士卒和工匠是绰绰有余有了。 此时便显出读书数的重要性了。 讲道理一名士卒一百五十钱,对这个时代目不识丁的愚昧百姓而言,想数清楚绝非一件易事。 但在孙策军中,士卒非但能跟军吏核验,还能在支取的册子上签下自己的姓名! 张昭看着这一幕,手抚下颔,郑重的点头,赞道:“将军麾下军队已经有居延守军风采,战力可比大汉盛世之时。” 居延守军的士卒,每次支取薪俸津贴,便能在军吏写的支取名录后面签下自己的姓名。 孙策看着册子上笔迹各不相同的名字和手印,亦是精神振奋。至少领空饷的可能性要下降一大截。 随后孙策看向校台前方,整齐林立的士卒,豪情奋发,笑着道:“居延汉军算什么?我早晚要建设出一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绝世强军!” 军队建设,只要给士卒发放充足薪俸,提供可以饱腹的饷食,战斗力就会有所保证。 张昭对此没有多加过问,而是跟孙策谈起了更重要的经济政务。 所谓经济,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概念,即经邦济民。 张昭看着士卒手中支取的一枚枚铜币,问道:“将军并未在州郡直接推行江东通宝,而是先在军中发放,是打算借士卒之手将通宝推广出去?” 孙策眉头一挑,却摇了摇头,笑着道:“推广出去,其实并不急于一时。黄金、白银数千斤,已经足够支用一时,引豪强前来交易。通宝,我打算先在士卒及其亲眷之间流通。” 着孙策的笑容更加洋溢:“子布须知,上赶着的不是买卖。我更希望的是豪强能主动索求此种通宝。” 张昭沉吟,士卒、工匠加起来上万人,如果都能在江东顺利安家置业,这是上万户的人家,规模已经堪比一个大县。 这可是孙郎最重要、最夯实的基业,只要能稳固这一万余户,不仅仅军事上能够征服其他十余万户,民生上也会显着的影响其他十余万户。 江东十余万户,是张昭估计的户籍。在大汉最巅峰之时,吴郡有十六万四千户,会稽有十二万三千户。两郡合计一百一十八万人。 但战乱以来,人口锐减,又有山越、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