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_第4章得人心者得天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章得人心者得天下! (第2/2页)

的笑了起来,起身向前,对所有豪强说道:“善!得诸位豪杰慷慨之士相助,我大业何愁不成,江东何思不定?!”

    这可是田籍、户籍啊!

    各县上计时最重要的内容,丹阳北部八县,不上报郡府就罢了,却把这些户籍、田籍,送到孙策这里,这意味着什么?

    毫无疑问,意味着他们用行动投票,整个丹阳北部达成一致,支持孙策实际统治当地!

    当豪强、长吏都已经投向孙策,托庇于孙策羽翼之下,那丹阳北部八县,自然就彻底纳入了孙策掌控之中。

    如果官员认不清这个现实,那可是随时可能会被豪强们驱逐,甚至刺杀!

    以刘备这种英雄,担任平原令的时候,尚且被豪强刘平所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

    没有哪个官员进入丹阳北部八县,还敢与孙策为敌。不然分分钟钟死于刺客手中。

    笮融这种有数千军队护卫的将领,甚至被刺死于营中。那些普通县令,面对从上到下,利益团结的豪强,更是绝对无力对抗。

    要知道在丹阳北部,从郡县长吏,到地方豪强,可都是支持孙策的。

    也就是名义上,这里还是太守袁胤的治下。孙策没有驱逐他。但他的政令,没有孙策点头,在这里根本一丝一毫也推行不下去!

    冲突已经是必然的了。

    可孙策最不怕的就是冲突。

    他藩镇跋扈,在各处城邑里面都驻有军队征粮,跟袁府君的郡县长吏发生冲突,那不是理所当然的?

    哪怕袁胤带着他的郡兵过来强逼北方各县听令,徐琨也敢直接引兵对持。

    但现在的情况,所有豪强都能看得出来,这位袁府君怕是不敢跟孙郎起冲突。

    不仅仅是因为孙郎杀伐果断,敢暴起杀人。他这个地位,显然是不担忧孙郎会杀了他。但是在丹阳西面的豫章郡州兵就不好说了!

    刘繇虎视眈眈,随时可能越过长江,杀入丹阳。一旦刘繇大军攻入,取他这位丹阳太守的首级,那简直是理所应当。

    恐怕他还得指望着孙郎大军帮他抵御刘繇,镇守丹阳。

    最多也就是派一名督邮到各县巡视。难道这一位督邮还能从孙郎五千大军手中,将丹阳郡北八县的赋税抢走?

    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都看得出来,孙郎大军拿走丹阳北部八县的财富已经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根本送不到郡府那里去。

    可怎么拿走郡北八县的财富,这个手段可就太多了。

    可以袁术麾下将领、长吏一样,抄掠无度,苛捐杂税,也可以像孙郎治下那样……约法三章!

    而所有豪强,此刻都是一心,皆拱手力请,说道:“我等皆愿奉孙郎政令!丹阳父老之渴望将军仁德,如草木之渴求雨露,请孙郎务必念丹阳父老之念,将政令推及丹阳郡县!”

    这一刻,图穷匕见!

    丹阳豪杰为什么第一时间,不远迢迢的跑到吴郡南部,一路追到孙策大营里来?

    真当他们顾及孙策什么旧恩?

    对丹阳有旧恩的太守、将军们多了去了,哪一个都比孙策统治他们的时间长太多了。甚至不乏有人比孙策更宽宏。

    可这么多太守来来去去,被驱逐,被调离的形形色色,可也没见这些丹阳父老们有什么挽留。更别提现在这一幕,扶老携幼,满郡豪强求着孙策仁德顾及丹阳北部。

    而这些豪强这么做的一切目的,就只有一个,孙策的政令,不立田制,尽去暴法!

    显然与袁术麾下那些以抄掠为资的官员、将领相比,孙策的这个政令,简直是设到他们心坎上去了。

    这天下,还能有比孙郎这更宽容,更优渥的政令吗?

    显然,所有丹阳豪强第一时间用脚投票!这天下群雄,豪杰并起,最符合他们利益的便是孙郎了。

    如果要选一位英雄统治江东,统治丹阳,他们毫不犹豫的就选择孙郎!

    袁胤是谁?丹阳豪杰们凭什么支持他统治?是支持他抄掠豪杰?还是支持他抑制生产?还是支持他过来征完田税,征亩税敛钱,征完亩税敛钱征户赋,征完户赋,再继续征算赋、口赋、丁赋、刍稿、助军钱、导行费、宫捐、官捐、谷捐、马捐、蓄婢捐、置田捐、建屋捐等等等等?一年十二月,月月有税吏横征暴敛!

    以前太守是周府君,孙郎无意丹阳,豪强们也只能忍了。

    现在换上袁胤,豪强们立即雄杰并起,联合起来,也要把这些乱七八糟的苛捐给废除了。

    豪强们态度如此坚决,孙策也立即笑着说道:“可!我亦与丹阳父老约法三章,只要丹阳百姓如数缴纳田税,我为诸位尽去天下暴法!诸位但去开垦荒田,发展生产,哪怕田连阡陌,有良田万里,我亦为诸位担之,可保诸位太平无忧!”

    话音落下,满堂顿时欢呼喝彩。

    这就是他们豪强们想要的结果!可以走出坞堡,全力发展生产,官府再不会严格限制他们所拥有的田亩上限!孙郎更是直言,哪怕他们田连阡陌,也太平无忧。

    豪强们如何能不心中热切!如何能不拥护孙郎?

    等豪强们兴高采烈的离去,张才惊叹道:“孙郎得人心如此,何愁天下不平?丹阳郡北,已然兵不血刃,纳入麾下。”

    这波属于是丹阳的豪杰们自己驱逐了郡府长吏,箪食壶浆以迎孙策王师!

    仍旧留在堂内的石城县县令,高承精神振奋,大笑着说道:“如今方知何谓,得人心者得天下!”

    得人心者,得天下!

    孟子先贤,岂为虚谈?

    孙策豪言壮语,丹阳唾手可得,数日之间便已实现!

    袁术那点上不得台面的阴暗伎俩,在堂皇大势面前,非但没能生效,反而成了孙策的助力。

    要不是他那些作为引得群情激愤,孙策还真不太好这么堂而皇之的挥师进入丹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