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五章赵云到访 (第1/2页)
第185章赵云到访 对张,孙策是极为敬重的。 听闻他到来,孙策亲自率领文武出迎,见到张,孙策便大笑着张开双臂迎了上去,说道:“军师到来,我大军可谓是如虎添翼!有军师从军参谋,孤知此战胜券在握矣。” 得君主如此信重,乃谋臣一生之幸也。 张立即拱手见礼,说道:“拜见将军。闻将军已经从淮河南下,亲自都督征讨叛逆。我便尽快处理完吴郡、会稽等地军务,率人赶赴将军幕府,前来助战。” 孙策北伐之前,将江东的防御军务都交付给了张,由他总督五郡的战事协调和后勤补给等。 如今北伐战事皆已结束,孙策幕府移至建康一带,那张的军务事宜其实已经没剩下多少,毕竟吴郡相对承平,会稽、吴兴两地的军务送到丹阳和送到吴郡的距离也相差无几。 所以要参赞军机,他来到丹阳比留在吴郡更合适。 孙策笑着将他扶起来,说道:“如今局势,英雄棋踌,豺狼窥望,正需军师为我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张闻言也从容一笑,说道:“我此来正是为将军定破敌之策,引荐破敌良将。” 孙策转身,请张入营帐,说道:“我等且入营详谈。” 进入营帐当中,张便为孙策引荐身后几名将领,说道:“我知将军心腹大患者荆州水师也,特向将军引荐豪杰薛州。” 孙策看向张引荐之人,虽然披覆玄甲,但并未显得极其魁梧雄壮,相反皮肤粗糙黝黑,看起来十分精壮。 孙策问道:“卿此前何以为业?” 薛州立即双手重重抱拳,慷慨而谈:“某此前与中原百姓,避乱海外,聚众万余户,临海而居,闻将军有扶世济民之志,一统江淮,明审赏罚,威信宣布,故携民万余户,束手而归,请重回中原,安定故里。” 孙策愣了一下,看向张,避乱海外是个什么意思? 张笑着说道:“薛豪杰束手而归,未曾有任何要求,但我与长史皆以为,其携民万户而投将军,当享楼船都尉之封赏。” 孙策蓦然反应过来,携民万户来投,却封楼船都尉一个军职。这个薛州所谓的避乱海外,就是在沿海当海寇啊! 随即孙策想起来了,这不就是历史上投降广陵的那个大海贼吗? 携民万户束手而归! 这寥寥几个字,包含的内容可是太多了。 万户啊,这就算是在大汉巅峰之时,也是一个大县的人口。 在海外一个小岛上,肯定是不太好养活这么多人口。 而且极有可能,他们的大部分人口就隐藏在陆地的沿海湾区里,所以孙策一朝统一江淮,他们就隐藏不下去了。 这上万户人口,不论是被移到广陵还是移到吴郡,那都能极大的充实当地户籍和人口。 如今地广人稀,就算按照最基础的,一夫携五口而治田百亩,这也能开垦上百万亩良田,产粮在三百万石。 这都是江东的财富啊。 而且这个薛州十分的识实务,束手而归,也就是没有提任何要求,仅恭顺的向官府表示投诚。 这种安守本分之人,是任何诸侯都必然极其欣赏的。 当今天下,豪杰并起,各拥众营私,若都能像薛州一样,那扫平乱世不知道要顺利多少倍。 孙策自然是不介意其出身,英雄何必问出处?出身瓦岗寨的李一样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大唐的英国公。 所以孙策笑着对薛州说道:“卿能顺天应时,携民而归,便无愧于豪杰之称。卿欲如何助我击破刘表?” 薛州闻言,精神振奋,他最怕的就是吴侯像袁术、刘表等公卿子弟一样,蔑视豪杰,鄙夷他落草海贼的出身。 没想到吴侯非但没有嫌弃,还认真的屈节待士,听取自己这粗鄙之人的浅薄之语。 薛州激动到面色潮红,立即答道:“禀孙将军,我部在海上经营数年,此前还曾攻破一处汉室船宫,营内有大小船只数百艘,楼船亦有四艘。只要孙将军一声令下,某愿率所部水卒为将军效力。” 孙策眉头微蹙,大汉四百年,广陵的确与长安、巴蜀、长沙、豫章、番禺等地并为天下造船之重心,有大量的船宫、匠人和水手。 海贼侥幸在水军营地里面获得几艘楼船,这倒不是没可能。可他们三四百艘的大小船只,必然不能皆为大型战舰。 况且以海贼的水平,就算有几百艘舰船,就能替自己击破刘表? 孙策愿意折节待士,不意味着他愿意听人口出狂言! 好在此时张开口,对孙策说道:“我知将军一直忧虑者,江东成势仅三年,水师更是创建不足一年,恐难以水上决战,击败刘表。然我以为当下,我等逆流伐上,水师本就处于下风,只靠水师之力,无论如何都难以击败荆州水师。故而水师当务求壮大声势,以骇敌军,然后乘势奋击,一举大破敌军。” 趁势奋击? 孙策若有所思。的确如张所言,要是水师决战,就算加上海贼这数百艘船只,江东水军有七艘楼船,百艘艨艟,以及近千艘先登、赤马、斗舰、走舸等小船,可是阵型不整,训练不精,哪怕一拥而上,也可能被军容齐整的荆州水师一举击败。 但是若荆州水师已经混乱,这近千艘战舰趁势奋击,那绝对可以大破敌军,将这支孙策最棘手的水师彻底覆灭。 “只是这势安在?水师欲趁何势而击之?” 面对孙策询问,张从容自若,说道:“当今之势,舰船交锋,水师之战,皆受制于陆上。若刘、黄陆上大兵被破,一片披靡,则水寨、水师将不可避免出现混乱。” 这得是一个多大的败绩,才能引起敌军这么大的混乱啊? 张笑着取出一枚锦囊,说道:“我这里有一破敌之计,需要一员骁将突入重围,送给太史中郎。只要太史中郎依令而行,五天之后,必破刘、黄全军!” 孙策讶异的看向张,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这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手段真的存在? 对战事的理解,孙策自认已经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