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豪杰李严 (第2/2页)
全军上下,没有任何一个将领能够逃脱。 而敌军大将吕蒙此前数屠城池守将,此时的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城中豪强大族、将领名士等都战战惶惶,唯恐城破之后被戮。 如今之所以相持者,无非是还抱有一丝侥幸而已。 一旦城池被沟堑团团围困,生命进入倒计时,那慌乱的豪强、将校会做出什么事情,就可立见了! 但蔡瑁虽然被荆州敬称为军师,但遗憾的是,他并不以军事而见长,甚至没有什么统兵作战的经验。 完全是因为他曾经帮刘表商议如何设宴斩杀江南宗贼,助刘表入主荆州,而被刘表所信重,担任南郡太守。 刘表受封镇南将军之后,他蔡瑁便担任镇南将军军师。 后来刘表升任司空,不适合再将蔡瑁转为司空府属吏,遂直接将蔡瑁升为了军师将军,领南郡太守如顾。 他能够在荆州担任大将,完全是因为他二姐嫁给了刘表为妻。 但看蔡夫人和蔡瑁行径,乃见妇人,小人得阴气偏多,佞邪秽政,爱恶败俗。 他玩阴谋诡计还可以,但跟吕蒙、张辽、徐晃、甘宁这种千古名将争锋,委实是有些为难他了。 蔡瑁不是没见过江东这些勇冠三军,所向无前的将领。 他据守城池还能勉强一战,率军去攻打吕蒙营寨,在平地上同张辽争锋! 是给他十个胆子他也没有啊。 因此他怫然大怒,重重的将酒樽砸在了桌案上,怒道:“这是何言?我众乱而不整,敌精兵劲旅,如何能野外对敌?岂不是以卵击石!” 他愤怒的瞪着李严,他这是让自己去送死吧? 还是打算自己率军出城之后,夺下城门,献城而降? 他蔡瑁手里也有一张江东军射入城内的檄文,征南将军孙策谕夷道诸将士,凡献城而降者,赏千金,迁南阳太守,表封关内侯! 他蔡瑁也很清楚,城内怕是早已暗流涌动,不知道多少人野心如火。
关内侯! 这可是侯爵! 如今封侯之事还未泛滥,任何侯爵都足以让人眼红。 封侯拜将可谓是这个时代所有豪杰的最高追求了。 顾视整个荆襄,有封侯之爵者亦不过刘表等寥寥数人而已。 而整个江淮,更是只有孙策、孙匡兄弟二人以及徐晃。 封关内侯,意味着实际上已经显赫于江南。 尤其是待刘表势力覆灭,整个荆扬一统,江南有封侯者不过寥寥三人而已。 试问谁又能不心动? 可这一切都是拿他蔡瑁的首级作为晋身之阶啊! 眼见蔡瑁杀机流露,宴会上的将校豪杰都不敢再多言,气氛愈发的压抑。 李严明智的选择不再开口,以免惹得蔡瑁猜忌杀戮。 他这位庆功宴的主角都如此待遇,这宴会自然是开不下去了,所有人不欢而散。 只是走出蔡瑁宅邸的门户,无数豪杰都不禁摸了摸脖颈,这大好的首级,还能在颈上待多久? 无数豪杰都看向面色铁青的李严,他表情晦暗不定,谁也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 入夜之后,城内开始执行宵禁,蔡瑁之弟蔡和亲自统领蔡氏部曲,严查任何街坊中的流窜者。 可以明确的说,这个时间上街窜坊的任何人,都一定是图谋不轨,暗藏祸心之人。 可是即便如此,坊市之间亦不乏有人影翻墙而过。 此时城西的一处坊里,数名豪杰在黑灯瞎火中,攀墙而进。 里正听到声音亦识趣的闭门不出,只守在屋内,盘算着这是敌军围城之后的第几次私聚? 他们这些底层人士,虽然不清楚守城形势究竟如何了。 但黑暗中的涌动,他们比所有人都清楚。 近来城内这些豪杰私聚是越来越频繁了,而坊墙内也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皆须髯虬扎,孔武有力。可这些人不上城墙守城,也不怎么出户,天天待在深宅内院当中,也不与人交往。 谁看不出来他们有所图谋? 但里正完全没有心情去过问,更没有兴趣去上报。 图个什么?他刘表治下,自己大儿子战死沙场了,二儿子被征徭役,在押送物资往南阳的路上僵尸于路,甚至到死都找不到尸骸,只有官府传回来的一句噩耗。 他只盼着与十三岁的小儿子能够安安稳稳的活过这乱世,可就在今年,十三岁的小儿子也被强征入伍了!到城上守墙头。 十三岁啊! 乳臭未干的年纪,又家中贫寒,仅有的一双鞋子被老二穿去了南阳,却也没有救下他的性命。又矮又瘦的十三岁小儿子就只能光着脚,在这正月严寒中守在城墙上。 里正现在就什么都不想,就想赶紧开城投降,结束这该死的战事吧! 自己的小儿子,还有可能保住双脚,在这个寒冬中活下来。 就算断了几根脚趾,也不用再当他刘表的差了。 自己一家,为刘表死伤这么多子弟,对得起他了! 而就在与里正不远的一处宅院深处,几名身材魁梧的豪杰佩剑聚首在一起。 摇曳的烛光中,依稀能看清彼此野心勃勃的面孔。 聚集这些人的主人正是荆州豪强霍笃,自汉室倾危,天下大乱,霍笃便於乡里合部曲数百人。 这数百人都是霍笃的私兵,刘表不发俸禄,但也完全指挥不动。 霍笃是枝江人,也就是吕蒙一路攻打过来,在夷道之前的上一个县邑。 刘表不可能让霍笃这种本地人占据枝江,所以放弃枝江之前,他和他的数百部众就被蔡瑁强征至夷道助守城防。 只是枝江都被攻破了,他妻小家眷、产业田宅甚至宗族坟冢、先祖祭祀全都在江东手中,那霍笃帮刘表守夷道还有何意义? 所以在收到城外射入城内的檄文后,霍笃这种豪强率先有意发起叛乱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