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1章军神之资 (第1/2页)
第258章军神之资 孙策军令既下,仅两日诸葛亮便率军乘船抵达盱眙。 这里是江东大军与曹军的交界之处,盱眙以北是一片泽国,曹军驻营岸上,修建营垒。水面上江东水师纵横,来去自如。 往日里,曹军横行郡县,孙策军纵横江表,双方并无多少战事。 可随着诸葛亮抵达,这份默契当即就被打破。 诸葛亮亲自督军,连拔岸边曹军数垒,其正正之势,所向摧拉,锋锐无人可当。 只用了一日时间,便斩首曹军数百级,焚烧曹军沿河屯堡三四处,从盱眙登岸,便长驱直入,从北向南直往高山而进。 不过他如此大张旗鼓的进军,很快就引得了曹军的关注。 曹cao围攻东山之初,便使大将夏侯渊、典韦等简选锐卒为游军,以御江东援军。 而毫无疑问,负责这项防御的将领正是曹cao的宗室大将夏侯渊。 曹军的军力规模虽然有所分散,有一部份在围攻城池,有一部份在设营稳固防线,但用以抵御江东援军的游军还是有上万人! 不过夏侯渊不可能调全军万人都来抵御诸葛亮,毕竟江东援军从四面八方赶至,东围、南围方向都有来自广陵和九江的江东援军。 夏侯渊乃以典韦守东围,自己守北围,亲率大军前来与诸葛亮对峙。 淮南之地,地势平坦,无险可凭,曹军据守只能筑围设垒而守,又在围前挖沟堑、设鹿角数重,以挡江东精兵。 江东军队欲驰援高山,只得下马拔鹿角入围,且战且前,以迎曹军。 夏侯渊此战所临形势,倒是与关羽绝北道之时相似。时刘备与周瑜围曹仁於江陵,别遣关羽绝北道,设鹿角而筑围以挡曹cao援军。 只是都是守围,夏侯渊有没有关羽的能力,就很难说了。 当然,曹军夏侯渊这里所临形势紧迫,江东军这里诸葛亮的形势也并不轻松。 主要是诸葛亮这位主将实在太年轻难以服众。 虽然赤壁之战时期,曹军诸将任气,多共不协。曹cao也曾以赵俨为都督护军,督护于禁、张辽、张、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使赵俨并参三军,每事训喻,遂相亲睦。 但赵俨这毕竟是一方名士,哪怕从未曾领军作战,此前也曾经安抚郡县,颇有名望。 在这个时代,文臣武将的界限并不那么明确,所以还能勉强服众。 可诸葛亮这位主将,此前可绝对未曾参与过任何军政事务,事实上此次北伐之前,他唯一的职务就是在苑城练兵。 只担任了一个都尉之职,然后跟随张辽击破于禁五千余人,一举跃迁至守军师中郎将。 在身经百战的将士眼中,这就是一个初经战阵的乳臭未干小儿。 说不定还是一个赵括一般的纸上谈兵之徒。 尤其是诸葛亮所督五军,皆是江东精锐,统兵将领无一不是能征善战、骁勇冠世的良将。 若诸葛亮是宗室将领也就罢了,可他却只是一个公卿子弟。 众人实在难信其有周公瑾、吕子明之才。难道吴侯真的能辨识江东才俊于弱冠之际?还是江东才俊皆天下之奇才? 总不能吴侯随便举一人,就是雄姿英发,才略卓异的不世出之名将吧? 更何况,即便是周瑜、吕蒙这种年轻将领,那也是一刀一枪,一战一战杀出来的。 哪有像诸葛亮这样的,初上战阵,就都督五军? 所以诸葛亮军中诸将,皆并不敬服。 只是这几名将领虽然皆不敬服,可各自的气质与表现却皆不相同。 其中解烦军左部督黄忠,为人忠勇、直爽豪迈。 右部督徐晃则为人沉鸷,精深而善谋。沉鸷并非阴贽,沉指性格深沉,沉厚寡言。即策虑靖深,器资沉毅。鸷则指作战勇猛,奋庸于行阵,久宣力于方维。 张飞的性格则是众所周知了,其雄壮虎烈,平素性躁,虽敬上士,而不恤下人。性格粗犷又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这里面跟诸葛亮关系最好的自然是黄忠,当初他们两人一同乘船抵达建康。 在黄忠迷惘之中,还是这个未弱冠的年轻人给了黄忠极大的激励,使其志气奋发,安心入吴,终以成器。在江东升任为中郎将,又直接统帅最精锐的禁军解烦军。 不过私交归私交,在军事上,要受一个弱冠年轻人的节制,黄忠亦心中十分不忿。耻居一年轻人之下。 黄忠尚且如此,徐晃和张飞更是难以接受! 所以夏侯渊统军而来,设围对峙,孙策军中诸将顿时汇聚在诸葛亮营中沸反盈天。 其中尤其以张飞为大嗓门,粗狂的质问道:“曹军杀至了,未知主将可一二定计?可莫要慌得六神无主,连夜遁逃!要某说,这军中就应该设一副将,万一有人吓得不知所措,咱就以副将号令全军。若是大败曹军,有人还能侥幸分些许功劳。” 黄忠当即豪烈的开口:“听汝之言,汝还想号令我等?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德行。江东败仗可数,汝尤甚之!汝凭何当主将?凭汝能带我等打败仗?” 徐晃面无表情,但不发一言,显然就是一种态度。 帐内只有张飞和黄忠的喝骂之声,其暴烈粗狂之态,仿佛不等曹军打过来,他们自己就要先打起来。甚至两人就快要到引军相攻,一决雌雄的程度了。 诸葛亮坐在帅座之后,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 张飞的粗狂与胆大妄为,超乎寻常人想象。其愤怒之际,拿起主帅的军号和令旗砸向黄忠,粗大的拳头紧握,恨不得冲上去将黄忠打死。 诸葛亮这还是第一次领兵,似乎已经是吓傻了,在一旁瞪大眼睛看着这一切,一言不发。 他身后的亲卫都看不下去了,问道:“将军,要不要分开两人?” 在帅帐周围戍卫的都是诸葛亮所部亲兵,这八百余人,皆是与诸葛亮一般的江东才俊,不仅仅身材高大,且习文尚武,平日里就驻扎在昭明宫旁,训练习射。 他们十分清楚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