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福王_0204 风转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204 风转 (第2/2页)

上他们会为一个政权殉身,却少有为一个民族而殉身的。

    为何如此乃是他们辅助任何政权都是比较致力于将儒家思想发扬光大,至少也是为了将儒家的东西保留下来,因为这东西才是人类大同的终极目标。

    至于殉身乃是因这个君主、这个政权予他的知遇之恩,让之有发挥余地的恩赐。所以那殉身只是尽忠尽职,之所以反异族会强烈太多还是他们的野蛮、血腥、反文明、反人类,民族大义真不多。

    正是如此孔子后裔贼来降贼、寇来降寇实在属于正常cao作,也获得了读书人认同的。换作以大义及民族节义,这样的行径不说废了孔子的祀,至少将投降这一支的人废黜了,换一支系的人奉祀总可以吧?可历史上有没有呢?

    如元时那一支孔系后人算得上独一无二,搬家去了南宋,可是朱元璋建立了大明北伐成功后,这孔府里仍然是元立起来的那一支系人,没有将南迁的孔子后人送回来继承。

    虽说南孔后来一样降了元,可是他们多少有过一次算得上决裂的选择。至于现在留住在孔府由元人扶起来的这一支,历史上不久就会谁来降谁根本没什么节cao可言。

    历史上多少读书人因自己失意而主动助贼助寇,且对华夏造成巨大危害灾难的?多少文臣最后不仅没有殉身以报君恩国恩的?多少文臣对率畜食人的异族奴颜婢膝,最后还竭力维持的?

    正是知道那些读书人的底,知道儒家思想的忠孝节义只有私德,常洵根本不担心自己会被他们集体抵制,那是不可能的连李自成进京还不是绝大部分文臣投降了不算还开门迎接。

    那时他们只希望自己还可能获得这个缺乏完整政府与臣子的政权重用,至于儒家思想的东西只能慢慢来。还有如杨涟反魏贤忠那样反对李自成对士绅的政策是不可能的,劝谏也会和语细声。

    实际上读书人最是看人下菜,朱元璋时的臣子与万历时的臣子根本不似一类人。还有如常洵之前如招揽他们根本不可能,让他们偏帮几句话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也不可能人人肯。

    可这时让他们投靠过来却是一句话的事,甚至是会有人认清形势后千方百计投靠过来。而且是这投靠名正言顺,他们是大明的臣子帮大明代政干事乃是本来应该的。

    只有赵志皋之类老臣才会告病而去,这一方面他们确实是年龄大了干不了几年。再说常洵看起来十分有主见,他们的权力会大幅度缩水还不止,接下来大明肯定会进入一个君主不好伺候还不知会如何改革的阶段。

    于他们而言犯不着再趟浑水了,只是就算是他们对常洵充满怨气却仍然不敢出一句恶语。原因非常简单,这常洵搞不好行事风格会类朱元璋或朱棣,他们老了可还有子弟与家族在,对常洵再不满也不想遗下祸根。

    当然常洵这时找的人都是新入官场,他们在这酱缸里还浸泡未久,有些儒家思想中的理想存在或为了个人积极向上放弃维护士绅利益。

    且这时也有一些新思维出现,如心学强调知行合一,李贽的思想愈加激进。所以如常洵的盐改也是有不少文臣叫好的,毕竟这时这样改革并非在损失普通民众利益下提高朝廷收入的。

    而且此时京报上刊登的一篇专题文章,揭开了血淋淋的一些事实。如大明财政这时入不敷出让许多事干不成,可实行盐引制按一万万人,人均五斤盐可以收税五百万两为什么实收只有一半?这时盐改提供的盐更好却更便宜?

    这样一对比支持常洵的文臣多了起来,并不局限于他派人接触并加予招揽的那些人。当然这些人中并非都是觉得常洵的改革对头,不少人乃是投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