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天子王孙 (第2/2页)
br> 这制度的设置,美其名让世子们在宗周学习周礼;实际上,却是对各国诸侯进行变相控制。 宋国是大邦周最尊贵的三大诸侯之一,被天子封为“三公”。 所谓“三公”,是指陈、杞、宋三国之君,被天子赐予“公爵”称号。 三公不向天王行臣礼,原则上尊奉大邦周天子,地位无比尊贵。 但再怎么尊贵,又怎能比得上自己这个天潢贵胄,天王子孙身份?哪有王孙向诸侯出使,学习之道理? 就在季满呆怔时,车外光线忽然暗淡,马车颠簸,进入城门通道。 过了一会,光线转明,马车回复平缓,已出城门。 出王城后,行驶约莫二十里,车队停在饮马驿。 这里是进出镐京王城前,接待往来使节和客商最后一个驿站。 就在这时,车队停下来。 季满通过气窗,见到长兄世子仲邑,还有二兄叔贾走到车前。其余军士也早已伫立肃静,恭候太子发话。 他目视着身披赤红大氅,腰配金鞘长剑的父亲,缓缓走出车厢。 太子安负手立在车前,长须美髯迎风飞扬,目光流转,不怒而威。 原本站在一旁,代表宗周使团出使宋国的小行人彪,行至大车前。 “太子殿下容禀……” 他恭敬地行礼道:“车队往渭水南岸周道走,经芮邑、桃林塞,穿过崤函通道,出洛水河谷,即可抵洛邑。全程四百里,须时十余日。”
“嗯,继续进发,护送王孙至洛邑……” 太子安叮嘱一番后,挥一挥手,车队再次开拔。 车队再次开拔。 世子仲邑与王孙叔贾站回各自戎车,随车队并列而行。 “叔弟,到洛邑后,父亲会逗留一段日子处理政务,我们还可相聚。” 仲邑对另一辆戎车的叔贾说。 十五岁的世子垂鬟结髻,五官深邃俊美,个子高,人们说他长得像太子。至于他那温良恭俭,沉稳的性格,则继承自太子妃。 “仲兄,弟听闻商丘比镐、洛还来得繁华,有不少新鲜玩意儿。” 叔贾高兴的说:“待我归来,再给你捎带些罢!” 他小世子一岁,眉目粗犷,体形壮硕,肤色黑黝,站着像一座石塔,动起来犹如一阵风般。 兄弟三人自幼感情深厚,此次一别不知何时再相会。 故两位兄长主动向父亲请缨,允许他们护送季满一同去宋国。 叔贾好武,尤精射箭、驭车与剑术,太子安特意安排他护送小儿。 “殷见礼将近,父亲命我去洛邑参与宗伯署的筹备事宜。” 仲邑叹了口气:“不然我想与你一同护送季弟,顺道探望阿姊。” 身为东宫世子,他在待人接物方面,已能独当一面,做到礼节周全,进退有度,言辞落落大方,颇得公卿百官的赞誉。 太子安一直对这位长子寄以厚望,平日里主持各种祭祀或策命仪式,都会让他陪同。 “仲兄,你便专心国事,我会保护季弟。见到阿姊时,我会代你问候。” 说着,叔贾感慨了一声:“阿姊离开多年,好想快点见到她。若她知晓你要成亲,想必感到高兴。” “嗯,我也这般觉得。但阿姊见到季弟,应该会更高兴。” 仲邑对他说:“当年她离开镐京,季弟才三岁。这么多年过去,俩人应该认不得彼此了。” “仲兄,阿姊离开七载,如今是闻名天下的美丽淑女,站在我们跟前,只怕你也认不得了!” 我要离开镐京了……车内听着兄长说话的季满,小声喃喃自语。 再没有这一刻,让他深深知道,自己被抛弃的事实。 这几天里,他一直辗转难眠,不断胡思乱想。 有时他会想,父亲何以如此狠心将自己送走,是否不喜欢他了? 有时,他又想离开那天,父亲会否为自己掉泪? 甚至他会想车队抵达商丘时,父亲会否让叔兄把长姊接回京,全家团聚,丢下他一人留在宋国? 我不想离开……想到这里,季满忍不住想落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