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八章:列车和谈 (第2/3页)
取德国的科技人才,技术工人和科研军工企业,包括比较重要的工业企业。 战后的德国势必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混乱期,历史上还发生过大名鼎鼎的50万马克面包事件,无一不证明了战后德国饶处境并不好。 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能够吸引一部分优秀的德国人才移民到澳大拉西亚,那可要比争取一些赔款有用多了。 如果阿瑟记得没错的话,一战德国欠下的赔款,似乎到21世纪都没有还完。 与其争取那些赔款的比例,不如得到一点实际的好处,比如德国军工厂和化工厂以及一些工业企业的设备,人才和技术工人,包括德国教育体系的人才等等。 澳大拉西亚拉拢人才的政策秉持着自己得不到,也绝对不让其他国家得到的原则。对于不愿意前往澳大拉西亚的德国人才,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这些人将受到皇家安全情报局的严密监控,如果有前往其他国家的意图,特别是前往美国,这些人才就会遭到皇家安全情报局的暗杀。 目前的和谈澳大拉西亚方面派出的是驻法国大使卡尔斯·普约尔,真正的和谈代表肯特首相也即将出发,专门负责将来的和谈以及争夺利益。 出动首相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法国人为了出出气,法国总统已经决定亲自参与这场和谈。 而英国方面也不逞多让,派出了首相阿斯奎斯作为代表。 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国家如果派遣的代表职位较低,未免就有些看不起英法元首的意思。 在综合考虑之后,澳大拉西亚方面还是决定派出首相肯特作为最终代表。 虽然肯特首相前往欧洲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这场利益分配的会议注定也会持续很久,毕竟瓜分德国可是一个大工程。 当然,前往欧洲的也并不止肯特首相一人。因为这次利益分配涉及到国家的各方各面,因此,几乎所有部门都会派遣人员,甚至是部门部长或副部长亲自前往。 而在前往欧洲之前,各部门部长也需要对于自己所需求的利益有一部分计划,这样才能方便在到达欧洲之后更好的索要自己的需求。 在看到各部门部长递上来的战争损失和索赔列表时,阿瑟这才明白为何德国会在一战后背负2260亿马磕债务。 各个国家在战争中的花费确实不少,但大家都想利用战争赔款将所有花费一次性捞回来,甚至还要赚取一些利益。 就比如澳大拉西亚在这次战争中的实际花费,加起来其实也不超过3亿英镑。 但财政部门给出的索赔列表总价值高达17亿英镑,再加上德国需要转让的科技,工厂,技术人才等等,加起来索赔总价值高达20亿英镑以上。 阿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没想到财政部门睁眼瞎话的本事这么厉害。 但毕竟也是在为政府谋取更多利益,阿瑟也没多什么,同意了这份索赔表单。 能争取这么多自然最好,不能争取到对澳大拉西亚来也没有任何损失。 估计其他国家的胃口比澳大拉西亚还要大,毕竟历史上2000多亿马磕赔款也不是那么好凑的。 除了索要赔款之外,阿瑟还对财政部下达了另一项命令,那就是尽可能用这次赔款的机会来转移澳大拉西亚的外债。 虽然澳大拉西亚的财政十分健康,但这十多年内也向包括英,法,德,美这样的国家借取了大量的外债。 德国自然不用多,完全可以用赔款来抵消外债。而剩余英法美的外债最好也能用德国的赔款来抵消,让德国人来帮自己还债,也能减轻自己的压力。 财政大臣凯文一开始听到阿瑟的要求还是有些不愿意的,毕竟澳大拉西亚的所有外债,最早的也要等到1925年左右才开始偿还。 而且除了美国之外,欠其他国家的外债并不多,欠英国大概1000万英镑,欠法国1500万英镑。 政府对外欠债的大头其实是王室和美国。政府欠王室1.1亿英镑,欠美国22亿美元,换算成英镑大约为4.4亿英镑。 虽然政府的外债高达将近5.8亿英镑,但政府可用资金已经超过7.5亿英镑,完全不用担心外债的压力。 更何况,像美国这样的外债,才欠下刚刚半年的时间,完全没有必要着急偿还,反正是一笔无息贷款。 不过,接下来阿瑟的一句话瞬间让财政大臣凯文改变了主意。 阿瑟看向明显有些不愿意放弃德国赔款的凯文,略带深意的问了句:“凯文部长,你真的确定德国人可以偿还完所有赔款吗?” 如果单单只是澳大拉西亚所要的20亿英镑,德国也不是没有能力偿还。 但索要赔款的国家高达十多个,加起来的赔款数字绝对是一个文数字。 就算各国酌情对德国进行一定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