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清央私访 (第2/2页)
“请大人饶命,小的只是一个车夫,什么都不会说。”车夫拼命求饶,然而回答他的是一剑毙命。 刘卫从庄伟身上搜出万言书,粗略看了一下,已是冷汗透湿脊背,庄伟事无巨细地将自己与郡守之子所为写在万言书里,如果上面那位看到了,自己哪里还能有丝毫活路,好在张大为及时得到消息。 刘卫要属下将三人尸体埋至荒野,消除一切痕迹。 刘卫自以为杀害一个写万言书的庄伟,他便可以高枕无忧,殊不知—— 石平郡连遇旱灾蝗灾。 接连几个月滴雨未下,百姓种的庄稼大片枯焦在田野里,颗粒无收。 百姓双眼所盼的是一些耐旱的农作物如小麦高粱,过十来天便可以收割的时候,却被密密麻麻的蝗虫席卷一空,百姓呼天抢地。 旱灾蝗灾双重灾难下,很多人已经饿死,昔日石平郡成为一座哀城。 张震将石平郡灾情上报,朝廷及时下放了赈灾粮款。 张府。 张大为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堆在自己府里,眼里尽是如狼一般的贪婪。 “父亲,朝廷这次下放了巨额的粮款,我们从中拿出十万八千也不过是九牛一毛,到时上报就写上全部发放给了石平郡百姓,如何?” 张震也是生平第一次见到这么多颗颗饱满金灿灿的稻谷和白得像雪花的银两,虽无儿子明显的贪婪目光,但也心生贪念。 结果,石平郡百姓饿殍遍横,大量灾民逃到周边郡县,尤其川阳郡。
川阳郡郡守上书朝廷,言明石平郡灾情严重,百姓流离失所。 清央齐澜几人来到石平郡,看到的都是流离失所的灾民,面黄肌瘦,居无定所。 一身寻常男儿装的清央,缓步走在石平郡都,特别留意街头巷尾百姓们的小声议论:“今年我们石平郡遭遇旱灾蝗灾这么严重的天灾,为何朝廷只给每人一丁点口粮?我们南国不一向都是国富而民安吗?” “是啊,这次皇上如此刻薄对待自己的子民,还如何让我们这些百姓安定?” “当今皇上一向爱民如子,若知道我们石平饿殍遍地,肯定不会只下放如此少的口粮。你们知道石平郡‘二虎’吗?”一位老者压低了声音,刚刚一起议论的几人都朝老者靠拢。 清央假装整理鞋子,顺势坐在离老者较近的台阶上,齐澜齐漫及三名侍卫散在她周围。 “杨老爹,你说的‘二虎’是?” 被称为“杨老爹”的老者脸上皱纹横布,但精神还好,低声说道:“这些年,我们石平郡重女轻男,就是因为张家出了一位皇妃,张家一时成了石平郡的‘土皇帝’,把持了石平郡的天下。张大为利用其父职权之便大肆敛财圈地不顾百姓死活,这是石平郡‘一虎’。 另‘一虎’便是恶霸刘卫,横行霸道,欺压百姓,强抢民女,不知多少条人命含冤含恨死在他的手上。死者家人状告到郡守府,郡守公然偏袒,刘卫更是美人钱财供奉着张家父子,二人狼狈为jianian,罔顾王法,无恶不作。” 杨老爹身旁的清央齐澜齐漫,越听越是握紧了拳头。 张家拿着朝廷俸禄,居然如此践踏王法鱼rou百姓。 清央站起来,恨不得马上捉拿二人将其绳之以法,但转念一想,单凭老者一人之言,还是不足以让二人伏罪。 清央冷静下来,继续缓步街头,看到街道两旁的粮店招牌右下角都刻有繁体“刘卫”二字。 清央走入粮店随意问一下价格,居然比皇城的粮价贵了两倍之多,这让几乎颗粒无收的百姓如何买得起? 当天晚上,清央要齐澜潜入粮店仓库,发现所囤粮食全是官粮,即朝廷下发用来赈灾的口粮。 原来朝廷下放的大量救命粮,皆被刘卫私饱中囊,而刘卫又何来这么大的胆子?看来老者所言一点不差,张家父子果真目无王法。 第二日,清央几人往郡城另外一条巷子走去,触目所见都是乞丐,充耳所闻皆是乞讨声。 “这位公子,请可怜可怜我们家两个小孩,他们已经两天两夜没吃东西了,再不吃点东西,就会活活饿死了,到时我们怎么向他们的爹娘交代。”巷子深处,清央被一位老妇人拦住。 蓬头垢面骨瘦如柴的老妇人,不停地给清央磕头,她看出清央虽穿寻常便服,但气质高贵,应不是穷苦人家。 老妇人身旁的老翁也不停地给清央磕头,两个小孩闭着眼睛,看来饿得不轻。 清央对一侍卫说:“朱辉,你去前面粮店买五十斤大米,另外买些粥和包子。” “是。” “两位老人请起。”清央搀扶起老妇人老翁坐在青石砖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