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双黄蛋 (第2/2页)
目前为止,他培育出来的唯一一个没什么短板的蜂种。 战斗力和采集能力都不错。 寿命和繁殖能力综合考虑,主要影响一支蜂群达到动态稳定时所含蜜蜂的数量,以及自然状态下抵抗风险的能力。当然也是数值越高越好。 0.9对1.3,按照经验差不多是支1.5万个体的蜂群,算是一支比较强盛的蜂群了。 “非要说的话,大力蜂唯一还有待提高的就是速度,可以试着跟迅蜂杂交,看能不能在不影响其它性状的前提下,提高大力蜂的速度。” 根据前面的经验,想要只提升速度而不影响别的性状,成功概率比较低。 不过值得一试。 随着蜂种越来越多,花宓打算给这些蜂种定个级。 以普通中华蜂为[1级蜂]。 森林迅蜂、剧痛蜂、铁甲蜂是[2级蜂]。 铁甲迅蜂、环切蜂是[3级蜂]。 而新出的大力蜂,可以评定为[4级蜂]。 至于另外一只变异蜂,比起大力蜂这种简单粗暴的类型,就要更加奇诡一些。 这只蜜蜂体型没什么变化,和中华蜂体型相当。 两根触角顶端隐隐散发出白光,很微弱,黑暗环境中就两个小白点,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到。 体表绒毛更短更硬,且更密集了。 除此之外,跟中华蜂没什么区别。
体内蜜囊、毒腺、螯针也都没有发生变异。 它的奇妙之处在于,能够将自身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反馈给花宓! 这里的感知包括嗅觉、视觉和听觉。 不要小看蜜蜂的感知能力。 蜜蜂感知和理解环境的速度要比人类高出好几倍。 研究表明,蜜蜂的嗅觉靠触角,分辨能力是人类的800倍,能够检测出极微小的分子浓度。 视觉靠一对复眼,和夹在两只复眼中间呈三角形分布的三只单眼。单眼主要是用来辅助复眼更好地分辨物体明暗。它甚至能看到紫外线。 还有分布在身体各处的感受器,负责接受周围环境的声音。同时,身上的绒毛也起到感知空气振动的作用。 总而言之,蜜蜂是种对周围环境刺激很敏感的生物。 而这只变异蜂,感知能力得到了近一步的加强,且能和它的主人共享。 花宓控制这只变异蜂飞到外面,然后选择连接上它的感官。 建立起连接的一瞬间,只觉眼前一花。 视野内景象蒙上了一层偏紫色的场景,两个场景重叠在了一起。 还有忽然加重的味道,以及多出来的一些缓慢而低沉的噪音,这些让花宓一时感觉到头晕恶心。 他急忙闭上眼睛,深呼吸了几次,让自己慢慢适应。 闭眼后,就只能看到蜜蜂的视野了。 本以为复眼效果会看到很多小格子,不料并没有,视野内是个完整而连贯的场景。 视角比人类要大得多,能达到300多度,稍微转动一下就能看到身后,几乎没有死角。 但是相比人类,它能分辨的颜色较少,所以视野内的色调是偏向蓝紫色的,比较单调。 只能看到大约十米以内的场景,更远处就比较模糊了。 至于耳边那缓慢而低沉的噪音,应该是人耳所听不到的次声波。 蜜蜂可以捕捉到20HZ以下的低频声音。 其实比起视觉和听觉,嗅觉能力更让他惊奇。 在蜜蜂感官状态下,他能分辨出极细微的味道,并精准定位出方向和距离,简直比狗鼻子还灵。 测试了一下,随着蜜蜂距离拉远,共享感官能力并不会减弱。只要还在控制范围内,就始终能清晰地接收到信号。 “这种蜂可以用来做追踪和侦察……干脆就叫侦察蜂吧。” 为什么不叫追踪蜂? 因为侦查蜂比较好听。 这个蜂种比较特殊,不需要模板化出一整支蜂群。 只需要一只或者几只侦察蜂就够用了。 毕竟每次只能共享一只的感官,多了反而会造成感官重叠混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