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山魈 (第2/2页)
类型很多,分三十六神,七十二相,总共有一百零八个角色形象。 常见的有雷祖、鲁班、判官、赵元帅、冯四将军、五仙娘、牛倌神等等。 甚至还有五猖、山魈、山君等山鬼。 莫云从箱子底下,翻出三张红白金不同颜色但形状相同的面具。 这是令公,教内传说是有慑服魈鬼之能的人物。 如果这次真是山魈作怪,带上这个,说不定能起到意外效果。 蜂鼓腰是细两头粗的蜂体状乐器,亦称腰鼓。 缶是师公的组合乐器,由一只锣面有大碗碗口一般大的锣,和一只一尺二长的鼓组合而成,将锣固定在鼓上,以便于奏乐,组合而成为缶。 这是给徒弟协助用的。 龙船则是师公作法事时,用竹蔑编织成的,押送精怪前往它方的器具。 龙船有大有小,大型打醮法会上,数十米长的龙船都有。而一般驱除邪祟,为了方便,通常为半米或者一米长。 最重要的莫过于师公令和师公棍。 有身份证明,各路诡神才会听你号令。 师公棍和梅山教一样,是翻坛五郎的法器,对付山精鬼怪有奇效。 带上这一切,莫云便和达公一起,前往那岭村。 …… 一踏进那岭村,莫云便眉头微皱。 确实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但是不是山魈,还不好说。 毕竟他也没见过真正的山魈,是否长得跟传说中一样都不知道。
就好像很多人觉得阿飘都长得一样,其实不是的。 阿飘只是一个总称,就跟我们常说的“人”一样。具体是什么“人”,严格细分的话,能分好多种。 见多识广的,能知道这是尼罗特人、俾格米人、波利尼西亚人,而知识面窄的,就只知道黄、白、黑。 同理,阿飘也是如此。 山魈亦然。 具体是什么山魈,战斗力如何,善恶指数等等,这些都要见识过才知道。 在这之前,要做很多准备,防范于未然。 莫云他师傅还活着的时候,最喜欢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永远不要轻视你的对手,除非你愿意当别人砧板上的rou。” 即便是这样,师傅都把命交代在大山里。 何况是他。 所以,千万不要将希望,寄托在任何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或者物身上! …… 莫云是最先到的。 村民们看到师公来了,都暗松口气,对他们来说,师公都是有大本事的人,只要师公在就不会有事。 对此,莫云只能心里叹气。 “这次真不好说啊。” 不管了,先设法坛。 哪个教哪个法脉都好,法坛都是必须的。 法坛设在村里,最好是村中间,一般是祠堂或者神庙旁边空旷平坦处,这样能最大限度辐射到整个村子周围。 这时,受他邀请的另外两个师公也到了。都是曾跟随师傅一起学法的同门师兄弟。 众人见面,话不多少,开搞! 先让村老通知大家躲回屋里,锁好门窗。 因为这次要对付的是山魈,非寻常阿飘可比,为了安全着想,不好让大家旁观。 三名师公戴上鬼脸壳。 莫云戴的是红脸令公,两位师兄弟戴的分别是雷祖和险道神开山。 俱是针对山精鬼怪的! 点香。 三人开始踏罡步唱经本,徒弟们在旁边奏乐助阵。 先唱《三元》。 三元是讲述了三真君跟随梅山祖师学习梅山道法,并弘扬梅山教的故事。 这是常见的起坛过程,也是禀告祖师的一种方式。 大概类似于双方火拼前会先报来路,我是哪位大哥罩的。 对方一听,怂了,事情就好办。 要是对方觉得“没听说过”,那就再换一号人物。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在西南这块,三清等顶级大神的名头,远没有莫一大王、甘五娘、谏议猴王等本地俗神好使的原因。 县官不如现管的道理,在哪都通用。 真摊上事,还得找本地大哥。 …… 前面科仪走完后,重头戏来了。 莫云点燃一张符箓,拜过后,开始掷爻杯。 第一次,阴杯。 莫云脸色微变。 再掷还是阴杯。 这次两位师兄脸色也有点难看了。 第三次,还是阴杯。 全场死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