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62节 (第1/3页)
而绝对不依赖前人的工作,其结 果必然同人类文明初期的粗糙理论相差无几,不会有什么提高。【】 苏菲的世界 作者:挪威乔德坦贾德 成书时间:1991年 类别:通俗哲学史 版本推荐:作家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作者乔德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曾在高中担任哲学教师多年,精通 哲学、文学与教育心理学等多种学科。自从1986年第一部作品问世以来,已 逐渐成为挪威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坛旗手,特别是随1991年苏菲的世界的 出版发行,立即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广泛的影响与轰动。 德意志星期日汇报曾为该书在德国的出版、发行配发书评文章:“贾 德这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可谓是空前的。他再次用事实证明了哲学并不是脱 离现实的学院人士在象牙塔里所写的东西。”截止到1995年5月,该书德文 版的销售已达120万册的天文数字,并荣获“1994年德国青少年文学奖”与 “最优秀作品奖”两项殊荣。而美国新闻周刊国际版则认为:“该 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未曾修习哲学概论的人,可以把它 作为一本最佳的入门读物,而学习过此门课程但已忘却大半的人,本书则是 温故而知新的得力之作。” 对于一般的读者来说,苏菲的世界一书之所以清新可喜,引人入胜, 著名作家与评论家马德兰蓝格尔则一语道破天机:“挪威作家乔斯坦贾 德不仅文笔卓尔不群,同时多年担任哲学教师的经历,有助于使读者以阅读 侦探小说般的心情游览从柏拉图以前一直到20世纪的世界哲学史,而丝毫不 产生任何枯燥厌烦的感觉”。 该书中文版的译者萧宝森先生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辅仁大学翻译学 研究所,曾任联合报编译、辅仁大学讲师等职,现居美国,专职从事翻 译工作。中外两位文坛人士的珠联璧合,更使苏菲的世界在中国读者心 中熠熠生辉。 该书1991年出版发行之后,长期雄踞各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仅在欧 洲大陆销售量就达300万册之巨。人们称它为“风靡全球、超级畅销的哲学 奇书”、“全世界最易读懂的哲学书”、“90年代的爱丽丝梦游仙境”。 而在亚洲,日文版的苏菲的世界1995年6月底发行仅仅一个月时间就畅 销50余万册,在韩国也取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的佳绩,截止目前,世界上 已有35个国家购买了该书的版权。 内容梗概 “哲学”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意是“爱智慧”的意思,对于芸芸众生来 说,它并不是灵丹妙药,但是在人的一生中,从来不去留意、爱好这一人类 智慧的结晶,体验先哲们的心得,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的封闭与终结,尽 管它不如流行小说那么受人欢迎,但仍有为数众多的仁人志士在研究与关心 这门古老的学问。该书的可贵之处就是将一部纯学术作品进行艺术化的处 理,变得通俗易懂,既不失哲学的原味,又能使读者兴趣盎然,在轻松愉快 之中完成哲学之旅的漫游,仿佛是引导人由困惑到觉悟的明灯。苏菲的世 界既是智慧的世界,又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 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思考。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写给自己的信,里面 只有一张约莫跟信封一样大小的纸,上面写着:“你是谁”从此改变了她 的世界在某个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从苏格拉底到康德,从马克思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 题。 作者在讲述一个哲学问题之前,总是首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向苏菲 提出几个简单的命题,而苏菲的主体自我觉醒完全像一部现代版的爱丽丝 梦游仙境,随着少女天真浪漫的幻想、追根求源的侦探,深奥的哲理静静 地潜入她的思想深处,此时有关这些命题的完整回答将准时出现在苏菲家的 信箱里,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的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的天赋与知识,试 图解开这些浮动在脑海的云雾,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 奇 神秘导师在给苏菲的第二封信中,以生动、贴切的语言,将“哲学是什 么”这一深刻的命题向一位14岁的少女娓娓道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 什么对于饥饿的人来说,它是“食物”;对于寒冷的人来说,它是“温暖”; 对于寂寞孤独的人来说,它是“他人的陪伴”,但当这些基本需求得到 满足之后,是否还有一些东西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呢那就是诸如“我是 谁”、“我为何在这里”等一系列哲学问题。 在评价苏格拉底对哲学的贡献时,作者引用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的话写 道:“苏格拉底将哲学从天上召唤下来,使它在各地落脚生根,并进入各个 家庭,还迫使它审视生命、伦理与善恶”,而他的学生柏拉图则既关心自然 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