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7节 (第3/3页)
述了这样一件饶有趣味的小 事: 赫鲁晓夫喜欢到黑海游泳,或到乡间去打猎。艾森豪威尔则说,他 喜欢去钓鱼,玩高尔夫球,但他发现难以摆脱这种不停地为电话所打断的情 形。赫鲁晓夫听完翻译后,为一句话又生了气,并说:“在苏联也有许多电 话。事实上,我们不久将比美国多” 不管这件小事是真是假,作者在试图刻划赫鲁晓夫的“自卑的爱吹牛皮 的小丑”这一形象上确实是成功的。 精彩语言辑录 伟大的领导能力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既要求有非凡的魅力, 又要求有非凡的想象力。 一位领导人取得成功的幸运的因素中,机遇可能是最关键性的。 伟大的领导人激发起激烈的争论。他们赢得了坚定的朋友,也树 立了死敌。 领导人最宝贵的东西是时间。 成功的领导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战斗,什么时候应当退却, 什么时候应当强硬,什么时候应当妥协,什么时侯必须大胆讲话,什么 时候需要缄默不语。 哈默自传 作者:美阿曼德哈默 成书时间:1987年 类别:传记 版本推荐:吕炳洪等译,中国经济出版社版 书海领航 进入90年代,和列宁见过面的人已经不多了,而他在1921年就和列宁 建立了友好关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与社会主义苏联合作的西方资本家。 1986年,从不轻易称赞别人的邓小平同志在接见他时称他为“勇敢的 人”。 他以年届90的高龄仍然在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的位置上一天工作10多 个小时,每年都在空中飞行几十万公里。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他都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西方世界 经济界的一代伟人阿曼德哈默博士。 哈默博士18981993一生令人叹为观止的成就都浓缩到这本哈默 自传中了,笔者作描述实为多余。值得指出的是,哈默博士在这部于1987 年一经出版即成为当年美国最畅销的书籍并很快风行全球的自传中,从第三 者不可能拥有的角度,以生动活泼、自然幽默的笔调,自述了一个普通的医 科大学毕业生怎样成为世界级大富翁,社会活动名人的坎坷经历和传奇故 事。这样的故事情节,如果是专业的传记作家来写,读者很可能会认为其中 掺杂了大量的虚构情节,然而,本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即那些看起来充满 着传奇色彩的经历是由本人娓娓道来的,结合作者本人的成就来看,这些都 是真实的历史。 另外,哈默博士在这本书里为读者揭示了一个“不传之秘”:任何经济 上,社会活动上的巨大成就的取得,无一例外都应是建立在对政治的敏感和 对政治的不同程度的参与之上的,否则,所谓的“成就”无非是“小打小闹” 罢了。这一点相信对广大读者来说是大有启迪意义的。 内容梗概 阿曼德哈默1898年生于纽约,其曾祖是沙皇尼古拉一世时的犹太百万 富翁,因此哈默家族经商传统深远。后因突遭巨变,哈默家族迁居美国。哈 默本人自小便很有音乐天才,但他却喜欢更现实的事情挣钱。读中学时 他自己制造航模参加比赛,得奖后他将这些航模的复制品出售给别人,初步 显示了其经商的才华。16岁时,哈默向他的哥哥借了185美元,买下了一辆 旧车,两周后他赚回了这笔钱,如约还给了他哥哥。这件事后来被哈默称为 他的第一笔“巨额交易”。1817年哈默进入哥伦比亚医学院学习,也就在此 时,他接管了父亲的一家制药工厂,哈默便一边学习,一边经营制药厂,在 不耽误学业的情况下使药厂很快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也使他成为当时美国唯 一的大学生百万富翁。1921年大学毕业后,23岁的哈默到处于伤寒与饥饿交 困中的俄国访问,这次访问决定了他一生的道路。他看到了俄国的饥荒、病 疫,也看到了俄国的巨大财富。他以易货贸易的形式为俄国人民购买了100 万美元的小麦,因为此事,列宁特意接见了他,给他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美好 崇高的印象,两人也建立起了良好的私人关系。这之后,他在列宁的支持下 在苏联合作开采石棉,办铅笔厂,促成福特公司在苏联开办汽车制造厂,等 等。他与苏联历任领导人如托洛茨基、赫鲁晓夫、米高扬、勃列日涅夫、苏 斯洛夫等人都建立了较好的关系,保证了他在与苏联做生意时能够比别人更 有优势。在苏联期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对艺术品的收藏与贸易产生了巨 大的热情,这使他以后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收藏家,并从中获利颇丰。1931年 哈默回到美国,在以后25年时间里,他一方面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影响巨大的 艺术品收藏与拍卖事业中去,一方面又涉足酿酒业与养牛业,并很快成为这 两个行当中的实力人物。1956年,58岁的哈默打算退休,在赢得了两场几乎 是性命攸关的诉讼案后,他把价值2500万美元的收藏品赠给华盛顿国立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