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一十五章隐世八派 (第2/5页)
物类在古代前兆推崇中,一般地说被列入吉兆者比较多。其中因为汉朝的造神运动,流传比较广泛的是推崇”朱草”生,”嘉禾”出现,”二树连理”或”草木连理”为祥瑞之兆。朱草美丽,嘉禾是茎长多穗的嘉谷,这种事物本身就是人们所喜爱的现象,自然列为吉祥征兆。此外,兰、华萍、萐苹、樗蒲等,也常被人当做祥瑞观察的对象。 反过来,教门信仰是从对王朝的感性认识起步的,当纯粹的理性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会产生教门、巫术等非理性的解决办法。英国的模因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就认为:初民对于自然与命运,不管是或则利用,或则规避,都能承认自然势力与超自然势力,两者并用,以期善果。只要由着经验知道某种理性能有效用,他便不会忽略过去。他知道禾稼不能专靠巫术生长,独木舟而不制造适当也难航行水面,战争而无武勇更难攫得胜利。他永远没有单靠巫术的时候,然在另一方面,倒有时候完全不用巫术。即如生火与许多旁的技艺之类。凡有时候必要承认自己底知识技艺不够了,便一定会利用巫术的。 这段话可以说是用现代科学解释巫术……这原始的心理学和预测学,当人们能认识事物的规律时,他们一般就不会再去动用非理性的解释和行动;只有面对不能总结出规律的事物和事件时,非理性的解释和行动才会出现。比如现在人们去庙里烧香,一般会祈求婚姻、前程之类不能用科学来解释预测的方面,没有谁会祈求科学能够准确预测的东西。古人也是如此,他们能清楚地区分理和数的关系,不会所有的事情都祈求教门、巫术。比如周桓王时代,周郑繻葛之战次年,熊通率其三军渡汉伐随。这是在若敖、吩冒时都不敢有这样的奢望。随国在今湖北随县境。是周王朝封在汉江以东的最大的诸侯国,也是汉东诸国之首。熊通采取的是伐谋,想以逼服随国的方式示威汉东,先断汉阳诸姬半壁江山。楚军进逼随国,随侯派人责问缘故。熊通回答说:“我蛮夷也,今诸侯皆为叛相侵,或相杀,我有敝甲,欲以观中国之政,请王室尊吾号。” 楚国既然陈兵于瑕地,先派人到随国去求和。随国派少师主持和谈。斗伯比便建议楚王把精锐隐藏起来,让随人看到的都是老弱病残之兵。果然少师回去后便请求随侯追赶楚军,随国大夫季梁劝止,说:“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诱我也,君何急焉?”随侯害怕,便只好答应楚国向周天子转达楚君熊通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周天子的拒绝。熊通得知后不知是假装义愤填膺,还是真的生气了,他大吼道:“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早终,成王举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今居楚,蛮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于是自立为王,成为春秋历史上楚国第一王,即楚武王。 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小国林立,在襄樊一带发生了多次战争。其根本原因是日渐强大起来的楚国积极向外发展,不断扩充兵力,问鼎中原,图谋霸业。熊通称王之后便在沈鹿会盟周边诸侯,但随、黄两都国没有参加。楚武王就亲自率军攻打随国,大败随军,俘虏了随国的戊车和右少师,随国承认了楚国的王号之后,楚国撤军。楚武王三十八年,巴国派使臣前来楚国通报欲与邓国交好。楚武王对巴国的要求表现的很大度,专门派出向导领巴使前往邓国行聘。但到了接近邓东南部边地时,巴使一行突然遭到当地人的袭击,楚武王派出的向导也被杀害。楚武王大怒,立刻派人赶赴邓国予以谴责,并要求邓国应对此事负责。邓国态度傲慢无礼,对楚武王的要求不屑一顾。楚武王怒,派大军联合巴军攻打邓国,大败邓军。楚武王四十年,楚武王派大将斗廉护送大夫屈瑕去与汉东贰、轸两国结盟。郧国为了阻遏楚国势力东进,陈兵于蒲sao阻挡楚国使团,并联合随、州、绞、蓼等新仇旧恨共谋攻楚。 面对五国联军,楚使团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楚将斗廉主张率兵奇袭,先击破陨军。斗廉认为只要趁他**队未到的时机先将事件的策划者陨国击败,其它各国自然望风而逃。大夫屈瑕则认为手中军力不足,提出向楚王要求增兵,斗廉说:“军队的胜败在于团结与否,而不在于人数多少。当年周商之战,将军应该是听说过的。今天我军已准备就绪,又何必请求援军呢?”左司马说:“那我们占卜吧。”斗廉毅然拒绝,说:“遇到无法决择的事才需要占卜,现在我等决心已下,何需占卜”随即出锐师袭击陨军。郧军措手不及,很快失败。其它各国见陨军大败,果然调头返回。于是楚军败郧军于蒲sao,并最终完成了会盟凯旋而归。 卜以决疑,不疑何卜?古人认为,太阳和月亮就属于“不疑”的范围,文人墨客总是喜欢琢磨:“太阳每天升起”究竟是事实、想象还是猜测?对于整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有事没事就这样反思,一定会饿死的。倒是对于上位者,对未来的事情进行预测估计是非常重要的,既然太阳、月亮每天都照常上班、下班,从不迟到、早退,很容易就摸清它们行动的规律。如果说有其中什么神意,那也只是大自然的规律。上讲得很清楚,尧做了天子后,第一件事就是命令羲氏与和氏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供老百姓使用。至于在各种节气祭祀日月,更重要的目的是确定时日,为国家的治政运作提供依据。要说崇拜,其实是对有规律的大自然表示敬意,日月星辰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颗棋子,有什么神性可言? 这一下就抹煞了国家层面的星神崇拜,从那时起,由于天象的规律和国家的统治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天文学都被掌握在国家手里,平头百姓是没资格去搞什么天体研究的。有人说中国模因是一个早熟的模因,很早就把重心放在对人事的关注上。而早熟的模因面对教门信仰时,会尽量把它纳入整个王朝运转的体系中,将其世俗化、模因化、实用化。对天体的运行规律,同样会放在有利于统治的角度来解释。董仲舒曾经说:天以终岁之数,成人之身,故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有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占视占瞑,副昼夜也;占刚占柔,副冬夏也;占哀占乐,副阴阳也;心有计虑,副度数也;行有模因,副天地也。这就是把人与天的基本元素……对应起来。一年有366天,人有366块小骨头;一年有12个月,人有12块大骨头;人有五脏,天道有五行;人有四肢,一年有四季……在董仲舒看来,天是大宇宙,人体是根据自然规律复制的小宇宙,认识自己就认识了天道,完全没有必要神化太阳、月亮这些自然规律的执行者。和希腊人异曲同工吧! 在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后,因为光武帝崇信谶纬,所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儒家,都去钻研谶纬卜筮。譬如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预言,相传为三国时期诸葛武侯于军中闲暇时推演,预测天下大事。从字面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