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绅弄鬼_第二百七十九章末日坛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九章末日坛城 (第6/7页)

  现在比石苓人被抓更棘手的是我自身魂魄的不稳定。那斗木獬手里的‘降三世明王心咒’确实厉害,三摇两摇之下我便开始头晕目眩。

    而且还不是那种不知所以的晕眩那么简单,那是一种直接作用在灵魂上的拉扯感。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有人在拼命拽我,试图将我从**中硬生生撕下来!

    从一开始经历各种奇遇到现在,我不是没有经历过危险的时刻。那些时候我有没有帮手先放在一边,但我每一次也都没有真的逃避,而是选择直面危险。因为从小到大我都是特殊的那一个,不光是因为超自然能力,‘特别不受待见’也算在内,所以我一直对自己很有信心。嘴里叫着‘认命’,但其实行动上还在不断地拼,那并不是真的认命了的表现。由此可见,我的心底一直坚持着‘人定胜天’的反宿命论。

    但此时此刻,我是真的有点无力了。无力感从灵魂深处往外透,弄得我每一个骨头缝里都没有力气。我狠狠地盯着得意洋洋的两个人看,如果真的只是斗法,这两个王八蛋绝对敌不过我。那东西究竟是什么?太厉害了!就算是守望禅师再世,恐怕也会直接着了那东西的道!

    那种力量,恐怕是凡人无法抵挡的!

    我这一点猜得没错,甚至我已经很低估那‘破绢布’了。对面两个人其实现在已经开始怀疑我身上有什么防护的咒具在与降三世明王心咒相持,要不然只要是有魂魄的人类,早都已经魂魄离体了!怎么可能还这般全须全尾地站在那里?!

    那件东西,实际上并非这邪卸岭门中人所造,而是在过去未知的某个时间某代卸岭门主偶然得到的,在那之前也不知道倒了几手了。要究其最开始的来处,那就和我身上的那个‘拙火’一样,影影绰绰虚无缥缈,总之不会是人间之物。他们也是因此才开始发掘时轮教的秘密。

    我一直屏气凝神,以白云观主所传运气敛息之法试图稳固魂魄。但那绢布每抖动一下,我就感觉似有千斤之力狠捶在我的心脏上,震得我痛苦难当,魂魄挣扎着想要离体。一边是为了逃往外挣,一边是死命地往外拽,安能有魂魄安稳之理?

    几次三番,我都感觉到我要挣脱什么东西的束缚,或者像是有什么东西要从我的囟门脱出。那是魂魄离体的征兆!

    “哈哈哈,这下叫你知道厉害!”壁水貐狰狞大笑,“以为我们是思觉失调的癫佬?以为天庭真的不存在?这宝物就是我卸岭门中先贤自那洞天福地里得来的!如此厉害的宝物,自然是只应天上有!”

    “你们这根本是在异想天开!”我咬牙忍痛大喊一声,以这种恶心透顶缺德冒烟的方式求仙缘求仙道,怎么可能会有好结果?!如果这样都能成仙,那神仙也都没有什么好的了!那就都是是非不分善恶难辨的糊涂虫,根本不配得到人世间那么多信徒的顶礼膜拜与香火供奉!不,他们本来就是人造神!

    然而就在这一挣一扎之间,景况突变!

    当时我终于捺不住蠢蠢欲动的灵魂,刚要魂魄脱体而出。然而下一秒脱体而出的并不是我的魂魄,而是一个金光闪闪的物体!那物只有茶碗大小,一出来便金光乍现晃得人眼睛看不清那究竟是什么。

    一时间那金光居然将降三世明王心咒那蓬勃的寒意驱散了几分,寺庙里也被照得大亮恍若白昼!

    这样几息之后,那金光才渐渐退去,众人睁眼一看,那漂浮在空中的东西却是很像一只无底的笔洗,又像是密宗使用的玛尼轮的上半部分,遍体金黄好似真金打造,上面还雕满了奇异得任何人都看不懂的花纹。玛尼轮是佛门徒祈禳时用的咒具。它的形状像小桶,中间有可以转动的轴,内部装有纸印的经文。祈禳的时候一面转动玛尼轮,一面口咏六字真言,以表示对佛的赞颂。这种玛尼轮要按顺时针转动,每转动一圈,就表示念咏了一遍经咒。与此功用相同的还有玛尼筒,在寺庙的屋檐下、佛殿的转角等地方设置了一排排玛尼筒,在吐蕃地区的屋顶上还可以看到许多利用风力转动的玛尼筒。之所以会将之与玛尼轮联系在一起,也是因为它现在就漂浮在半空,正以顺时针的方向不断地自行转动着。

    这是什么!壁水貐困惑的说,他一直在研究时轮教,博览群书,知道依入法界品宝髻长者章,中说:“如诸菩萨得不思议功德宝藏,乃至修无分别功德道具。”又《观自在章云:“善财作如是念:善知识者,至一切智,助道之具。”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初,正是藏族王朝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与此同时,佛门再度在吐蕃兴起,并紧紧依附于割据一方的封建势力。13世纪至15世纪是藏族封建王朝进一步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相继产生了大小二十几个不同的教派和教派支系,主要有宁玛派、噶当派、噶举派、萨迦派、夏鲁派、格鲁派等。寺院建筑和佛门艺术有长足的发展,外来与本地仿造的教门用具逐渐增多,工艺技法臻于完善。这个时期有不少著名的咒具传世,元世祖忽必烈赐给八思巴的法螺,是萨迦寺最为珍贵的文物之一。吐蕃的一些著名寺院如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内,出现了大量宫廷制造的僧帽壶和香炉等咒具。藏传佛门再次出现勃勃生机,藏传佛门咒具也逐步走向繁荣。明代朝廷继续了元代朝廷扶持吐蕃教门发展的方针,吐蕃地方与中枢王朝之间的往来密切。宫廷中根据藏传佛门的需要,制作了大量的密宗造像赐予吐蕃;同时,吐蕃也有许多精美的造像进贡给明朝朝廷。

    吐蕃佛门咒具在明代继续得到发展。五世大京巴喇嘛以后,吐蕃的寺院建筑和佛门艺术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不论是巍峨的依山式宫殿建筑、巧夺天工的园林设计、雕饰华丽的灵塔,还是精美的造像、咒具、壁画、唐卡,都令人叹为观止。清代皇家崇奉藏传佛门,乾隆以来吐蕃大量的佛像及咒具进贡宫廷,首都故宫博物院至今珍藏着大量的藏传佛门文物。同时,清宫廷也不断将其制作或者收藏的教门品赐给吐蕃,布达拉宫和罗布尔卡等地都收藏了很多青花僧帽壶、珐琅彩沐浴瓶和净瓶等宫廷施予的咒具,吐蕃和中原王朝皇室之间这种频繁的教门往来,密切了吐蕃与祖国大家庭之间的联系。藏传佛门提倡显、密共修,先显后密,密宗在传承、经典、修持次第、仪轨、制度等方面有独具的特点。吐蕃佛门保留了密宗四部修持的完整形态,凭借坛城、转轮、五方佛冠、嘎巴拉碗等咒具,通过神秘的错综复杂的教门仪式,实践了对佛、菩萨、本尊神像的观想。吐蕃博物馆收藏的咒具大多系历辈大京巴喇嘛的宫藏品,这些咒具无论从材料质地、制作工艺还是类别功用来讲,都可以作为藏传佛门咒具的代表作。你不认识,不代表不存在!“

    我一下子便明白过来这是个什么东西,虽然它一直在我体内,可以说相伴也有数月,但我却从没见过其全貌。没想到那降三世明王心咒没有把我的灵魂拽出来,反倒将这东西弄了出来……这就是所谓拙火:按照科学解释是类似于“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