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咒禁道(下) (第2/4页)
我正闲得发慌。“ 岳文斌又向刘耀勇道:"龙四海要我认识的那些人,你立刻尽快去摸底,在龙四海安排我和他们见面之前──‘岳文斌自然看出刘耀勇不想去做的神情,顿了一顿,神情严肃,道:"你不想好不容易捡回来的机会又丢掉,就照我的话去做!’刘耀勇可能根本不相信事情和岳文斌的生死攸关,可是岳文斌这语气却令刘耀勇完全没有反对的余地。 刘耀勇立刻道:"是!送你上飞机之后,立刻去做?” 岳文斌笑得很开心:"不单是送我,还有游以默。’! 刘耀勇向我和石苓人望来,石苓人道:"大家一起去。’ 我明白石苓人的心意,是还想尽量能在岳文斌口中,套问一些甚么来。 可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和石苓人用了许多方法,岳文斌不说就不说,大家甚么也探听不出来。 等送走了岳文斌和游以默,在回处途中,刘耀勇哭丧着脸,道:"我这一辈子,之前二十年没有遇到过这样莫名其妙的事情!但是遇到你们之后就风起云涌!“ 石苓人冷笑一声,我倒很同情刘耀勇──他显然对龙四海绝无好感,却又免不了和他接触,一起做许多事。 刘耀勇在连连叹息声中和大家分手。接下来估计是份额的争夺。 我知道刘耀勇很努力在进行圈钱,因为第二天,刘氏财团就宣布参与到一项大项目中,保守估计有三千亿现金可以动用,而字里行间隐藏着可能在短时间内赚更多钱,相信有一个很大的投机取利的计划,想要有实力的合作者,那些手里握着大笔现金待价而沽的人想必会有兴趣。 我自己虽然完全不懂得做生意,可是对做生意者的心理,倒也了解一二──常言道:"亏本生意没人做,杀头生意有人做‘,文艺的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被到处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一句话,无论是卢旺达还是阿富汗,那里有暴利,生意人就往那里去。连杀头都阻止不了生意人求利的强烈渴望,由此可知那种渴望,已经是一种本能,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有利可图是生意人无可抗拒的诱惑。 尽管与刘氏财团共舞的那些大企业财团应该已经有怎么也花不完的钱,可是只要他们是生意人,他们就同样不能抗拒这样的诱惑。 而且我估计,龙四海想利用巨额金钱来快速赚钱,当然不会循正途去做,而必然会在投机炒房下手。 而投机炒房的运作,最合大冒险家、大投机者的胃口──有时候这种大投机者的目的,甚至于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赢,为了在一场充满刺激的游戏之中赢。 所以我给了刘氏财团和刘耀勇这样的期待,预料他们必然会有大动作。 刘氏财团的元老、刘耀勇和其他的豪富,是如何和龙四海见面、合作、进行活动等等,我完全不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 我知道的只是他们活动的速度超快,一路绿灯而结果十分惊人,造成了整个房地产区域中的一场金融风暴,使许多参与投机炒房活动的人破产,牵涉到的人数之多,难以统计,其中还包括了许多许多根本不知道甚么叫做金融投机炒房,却一窝蜂地也想在其中赚钱的人,把他们一生辛苦的房产证都送进了国际大鳄鱼的口中。 而兴风作浪的国际大鳄热钱,当然吃得饱之又饱──连骨头都吞了下去,而且并不吐出来。虽然所有参加投机炒房活动的人,都应该知道投机炒房本身原来就是一个大鱼吃虫豸的场合,作为虫豸,被大鱼吃了,是必然的结果,似乎不应该责怪大鱼吞吃虫豸的方法太残忍,可是在吞吃的过程之中,血rou横飞、尸横遍野、大鳄的咀嚼声呼啸声大笑声加上虫豸的惨叫声,给织成为无情交响乐,就算是完全置身事外的人听来,也觉得惨不忍闻。 我对于炒房活动一向不注意,也没有将这场茶杯里的风暴和龙四海联系在一起。 而龙四海、刘耀勇等一干人,也根本没有出面,出面的另有其人。 而使我知道风暴真正是由甚么人在cao纵的原因,是由于有人太得意忘形了──龙四海一直没有和我联系,刘氏财团对我不太了解,忍不住向我炫耀大胜利的是刘耀勇,在风暴最剧烈的时候,刘耀勇打电话笑声震耳:"沈水月,你不知道,大家和龙四海合作,真是好主意,你一定看到财富如何流入大家口袋了,感觉真是好极──财富增加几倍几十倍,对我来说,没有实际的意义,好的是这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多少钱都买不到的!” 我冷笑一声,所以温州炒房团哀鸿遍野是你们的杰作? 刘耀勇并不因为我的反应而减低兴致,他继续哈哈大笑,道:"追求这种感觉,龙四海比我更彻底,据他说,他感觉赚的钱都不过是数字的,他只需要赚钱的感觉,这个人真了不起! 我只能感叹,是不是他们心理上有缺陷,所以不断地要求填满祂,填满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生活?佛门医学为心理治疗开创了一个更高阶段。丹道经典中则有这样一个记载:黄帝为政事劳累不堪,面色憔悴,心情迷乱,于是决定闲居一段时间,一天,他白天睡觉,梦到自己游玩到一个国家……这种白日梦,如同就是现代心理学中一种疗法……那个国家没有君主和官吏,一切都听任自然,老百姓也都无欲无求,自然而然,他们不知道迷恋生存,不知道厌恶死亡,所以没有一个短命早死。他们不知道偏爱自己,也不知道疏远别人,所以不喜欢也不憎恨。他们更不知违背自己意愿去迎合别人,不知道蝇营狗苟地去追求私利,因此没有利益和祸害。活脱脱一个乌托邦。 这个所谓白日梦的结局出现了一个心理调整的契机,针对的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