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龙珠归来(下1) (第3/7页)
面。 迷惑男人,风落山下,这就叫做蛊。”像这种蛊病用药是治不了根,只能靠改变生活方式。苏东坡写有一本解释周易的书,叫,书中说“器久不用而虫生之,谓之蛊”。繁体字“蠱”是三个虫下边有一个器皿,也就是杯或碗等器皿长久不用长出虫子来了。“人久宴溺而疾生之,谓之蛊”,人长久荒yin无道沉湎于酒rou声色中,就有病了,这个病就叫做“蛊”。中还有“天下久安,无为而弊生之谓之蛊”,“无为”指没有任何作为,安于现状不思改变,这样的天下就会有弊端,就需要改革。还指出“蛊之为灾,非一日之故也”,蛊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一定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在,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因此我们穆家人知道,蛊卦的卦爻辞大多以父子为比喻,告诉我们怎么样来解除弊端,治理乱世。 同时蛊卦:干父之蛊,小不忍则乱大谋,意味着治“蛊”有个过程。从蛊卦六爻的情况看,首先要认识形成“蛊”这一状态的严重性。“蛊”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也不是短时期形成的。从初六爻至六五爻的五爻中,四个爻提到“父”,一个爻提到“母”,这里的父、母指的是上一代的人,也就是说“蛊”的产生是在上一代就开始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在爻辞中称为“父之蛊”或“母之蛊”。“干父之蛊”或“干母之蛊”,就是治理父母辈遗留下来的弊端。其次,治理弊端要有步骤地进行。穆彤彤冷笑一声,你们岳家世世代代,当真是处心积虑的谋求长生,既然“蛊”乱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那么进行治理也只能有理有节有步骤地进行。蛊卦卦辞指出“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表示治理有个过程,在治蛊的过程中,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应有个顺序和安排,既不能乱套,也不能急于求成。事实上也是如此,对上代人多年积成的弊端,特别是人们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一种习惯、思维方法,不是靠一道命令、一个措施、几个会议就能解决的。只有找准弊端,思想统一,措施得当,安排上有步骤,根据事物的发展因势利导地进行,治“蛊”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再次,治“蛊”既要有因事制宜的适当措施,更要有“高尚其事”的积极态度。在治“蛊”中,根据“蛊”的程度不同,也应有不同的治“蛊”方法。如“干父之蛊”与“干母之蛊”是不同的,在治的过程中,有时需要果断,有时需要耐心,但不能久拖不办。如初六爻,“蛊”的程度不深,迅速予以治理,结果吉祥。而九二爻的“干母之蛊”,在治理中不能cao之过急,需要讲究点策略。比如,在清代干隆朝之后期,可怕的不是苗乱,而是由于重用“贪污之王”和珅,导致政治**、民生凋敝,蛊之惑可谓深矣。然而,当时干隆虽然退位,但是他却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势和地位的太上皇,仍然牢牢掌握着偌大帝国的权力,而新皇帝嘉庆不过是应付一些朝廷礼仪的摆设而已。最为糟糕的是,这时干隆已经是80多岁的老翁,根本没有精力去掌握如此巨大的权力。 据记载,太上皇干隆记忆力衰退特别严重,往往昨天的事情今天就忘记了,早上所做的晚上就想不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和珅正好狐假虎威,成为干隆的代言人,日益骄纵不法,贪污纳贿,无所不为。和珅一手遮天,文武百官无人敢与之抗衡,即使是干隆的诸皇子也都对他望而生畏。新皇帝嘉庆即位时已经37岁了,但鉴于这种情况,嘉庆只能做不折不扣的“儿皇帝”,对这种局面他肯定在内心极其不满。虽有治“蛊”之意,但鉴于曾祖父康熙时期太子立而废、废而立的教训,嘉庆采取了虚与委蛇的态度。即使有时觉得干隆的决定不对,他也不露声色。但他真正提防的还不是干隆,而是干隆的耳目和代言人和珅,和珅已经跟干隆几乎形影不离,他的一言一行对干隆影响巨大。万一和珅在背地里中伤嘉庆,他这个皇帝的位置能否坐稳还真难说。对于和珅的专横跋扈、所作所为,嘉庆一概不理。当时有不少大臣偷偷向嘉庆揭发和珅,嘉庆虽然心里明白,但表面上却表示和珅无罪,自己要依靠和珅处理政务。嘉庆还不忘常常表示对和珅的尊重。这样做的结果,给人们的印象是新皇帝也怕和珅三分,但实际上却既麻痹了和珅,也瞒过了太上皇干隆,保证了既得帝位的稳定。嘉庆不过是在等待时机罢了。而这个时机不会太久,干隆逝世之日也就是和珅倒台之时。事实也确实如此,干隆一去世,嘉庆就马上作出周密部署,惩办和珅。所以,人们对嘉庆这段时间的韬光养晦表示赞赏,认为是一种很高明的治“蛊”之术。但后遗症是朝政昏乱,导致许多教门如八卦教、罗教等趁机做大。 而第四阴爻解读,对“裕父之蛊”不及时治理,反而加以宽容,就会带来麻烦。上阳爻“不事王侯”,表明在“蛊”乱的局面下,置身于外,不同流合污。这一点可以理解为穆彤彤一路上洁身自爱、独善其身的态度。但在治理“蛊”的时候,就不能再置身于外了,而应该是“高尚其事”,积极投身于其中以强硬的手腕予以清除。与国家民族观总体来看,蛊卦对除弊治乱之道所作的完整的论述,既揭示出了惩治**的举措法则,也是古人的政治生活的生动反映。虽然有了征兆,反正你们也不信我,本小姐当然未雨绸缪,正好我发现了这个!” 穆彤彤捻起一根草茎,“故老相传,境内有一种草药,当地的土人把它叫做吉财,能解百毒,治疗蛊虫也有奇效。从前有人到雷州办事,途中被人下了毒,身上如百蚁钻心,连相貌也发生了变化,这人知道自己难逃此劫,正闭着眼睛等死呢,当地的人见了,对他很是同情,当下从地里挖出几根吉财,用刀截成数寸,放在此人嘴里,让他吃下。把这东西咽下去之后,此人便听到自己胃肠中哗哗作响,腹中之物,从口中狂喷而出,翻江倒海地吐过之后,什么不适的感觉全都一扫而空,蛊病豁然痊愈。同其他药草一样,这种神奇的草药,还颇有些来历。我家被你们岳家追杀来到此地,就听闻了这个传说。 据当地的土人讲,很久很久以前,他们的祖先当中,有一个人,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与人结下了仇,仇家趁他不备,在常吃的饭菜里下了毒,下毒之后,连夜逃走,这个人躺在床上折腾了好几天,连遗嘱都写好了,就等腰一伸,腿一蹬,见阎王爷去了。他们家有个仆人,名叫吉财,颇为伶俐,平日里很得主人欢心,他对主人,也是忠心耿耿。在所有人都放弃的时候,这个仆人仍在四下里寻找解救的办法。最终,黄天不负苦心人,因缘际会,找到了这种药。当时,他的主人已经对自己能够活命不抱任何希望了,感念仆人对自己的一片忠心,还是把吉财熬成的药汤硬灌了下去,结果当然是皆大欢喜。因为这种草药是吉财找来的,所以,就以吉财给它命名。事实上,人们患病或者遇毒时,吃的是这种植物的根茎,样子嘛,同芍药差不多。具体服用方法如下。倘若有人遇毒,半夜里,月黑风高的时候,派人悄悄潜出房去,偷偷地挖取二、三寸,拿回家来,或捣或磨,碾成浆状物,然后,再加少许甘草,混合在一起。天明的时候,用清水慢慢煎煮,熬好之后,喝下。大吐之后,此病即告痊愈。这种草在当地长得满世界都是,为什么挖药的时候象做贼一样呢? 本地人神神秘秘的说,服用这种药时,不宜声张,因此要蹑足潜踪,偷偷挖取。至于其深层原因,则“不详其故”,也就是说,当地就这么约定俗成下来的,具体原因,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也有人说,这种奇怪的规矩同一件事有关。从前,此地有个老太太,不慎中了蛊毒。她的儿子是政府部门的一个小办事员,跟县太爷关系不错。县太爷大人见多识广,知道了他家发生的事后,把这小子叫来,让他到地里去挖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