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差点被气死的朱棣 (第1/2页)
丰城侯李彬原本和武安侯郑亨一起带重兵驻守宣府。 打安南时,朱棣调李彬为副将,当时李彬家人,大都还是在宣府原地。 他有个儿子,也叫李贤,和朱高煦手下蒙古将领李贤名字是一模一样。 盛庸和平安跑了后,朱棣疑心病起,很多晚出京的,像何福的家人都被留下。 而已经出京的李彬,则把他十八岁的儿子李贤招回来,任京营武骧左卫千户。 今年朱高煦突然起兵,安南又没消息传回来,皇帝朱棣立马派锦衣卫开始跟守李彬和张辅、陈旭等人的家属,李彬在宣府的夫人和女儿也被招了回来。 不过他们此时并没有被认为有罪,所以通常只是远远监视和跟踪,不会限制出行。 纪纲来到李彬门附近一家茶楼,茶楼昨天有人想讲武王伐纣,刚开讲没一会,就被锦衣卫抓了,然后发现是茶楼附近百姓,一个识字的书生,考科举都没中,有人出钱让他来讲。 纪纲也没多说,按朱棣的要求,直接砍了,其家人中,男的发配北平,参与兴建北平皇城。,女的则送往教坊司。 纪纲刚到楼上,两个青壮男子就围过来。 “指挥使。”两人纷纷小声拜见。 “李彬家最近怎么样?”纪纲问。 “和平时差不多。李贤有当值就去当值,无事会约人喝酒游玩,喜欢到教坊司去。” “李贤没成亲?”纪纲瞪着眼睛,年纪不小了啊。 “好像还没有。” “他都约的什么人?” “徐安。丘松、唐荣--”属下报了几个名字。 除了丘福外,其余都不是朱棣心腹。 看来儿子们玩伴也和父亲们差不多。 “还有孙亨。” 孙亨是朱高煦大舅子,孙岩的儿子。 靖难中孙岩父子帮朱棣守通州,稳如老狗。 靖难后,孙岩坐镇京师五军都督府,为左军都督同知。 孙亨为河南都指挥使。 朱高煦起兵后,朱棣立马将孙亨叫回京师,父子俩都在京师,有人质的意思。 但纪纲很奇怪,朱高煦在靖难中的部下福建都指挥使徐安、广东都指挥使李远都跟着反了,当时孙亨怎么一点反应也没有,还老老实实到京师来? 但靖难中这种事也很多,女婿和丈人分属不同阵营也正常。 比如朱棣和徐辉祖,同样是大舅子,就是死对头。 当然,朝廷也不信任徐辉祖,只是不让他拿军权。 所以朱棣也没治罪孙氏父子,只将其招回京师。 “大人,徐安怎么还能出来?”这时有个部下问。 徐忠在湖广降了,儿子徐安还能往外跑?不是应该软禁在家吗? 纪纲不动声色:“陛下没旨意,咱们就不能办事,随他去呗,当然,我已经派人盯着他,一旦圣旨到了,立刻可以抓捕。” 两人点点头。 纪纲看了会,便离开,往徐府后门去。 徐府后门也有他们的人在看守。 两个锦衣卫穿着便服躲在其对门一间房子里。 看到纪纲来了,两人上前拜见。 纪纲问,最近有什么特殊的? 部下摇头,并表示后门基本没人来,李贤也不从后门出来。 看起来好像没什么。 三人说了会话,纪纲感觉没什么收获,正考虑以什么借口拜见李贤,突然,远远看到有个身影往这边来。 “有人来了。” 纪纲透过门上专门挖的扎,小心的看过去。 远处有个人正往这边走,那人好像一心赶路,头压的很低,看着脚,一路走到李彬后门口,几乎没有停顿,又走了过去。 “原来是路过。”两属下长舒口气。 纪纲神色微动,等这人走过后,隐隐感觉这人背影有点熟悉。 见过,老子肯定见过他。 好像个宦官。 纪纲猛的打开门,快步追上去。 前面这人刚刚转过一个拐角,回头看到身后没有人,嗖,从袖子里摸出个东西,直接扔到李彬家院墙内,然后继续往前走。 他刚缩回手来,纪纲已经出现在他身后不远处。 但纪纲没看他扔东西,快步走过去。 等走近了,突然身体往右一靠。 “啊哟,不好意思,不好意思。”纪纲好像不小心撞到这个人。 他想看看这个人长什么样。 但那人小声道:“没事没事。”头也不抬,继续往前走。 纪纲这会肯定了,就是个宦官。 身上的那股味道,还有他说话的声音,就是个宦官。 这宦官他还肯定见过,就是一时想不起来。 纪纲没说什么,站原地想了想,转身而去。 今天李贤不当值,前面的守卫说还在家里,一般李贤晚饭时才会出去玩。 纪纲本来想从前门进,想了想后,还是到后门。 后门在火巷里,很少有路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