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郊外的小路_第十三章 第三顿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三顿饭 (第1/2页)

    “昨天去那上面看了一下,就是横着的尖角那儿。”

    这是一家位于国贸商城的西餐厅,装潢和色调都体现了它的档次和品味。背景音乐也不错,舒缓而又活泼。

    所谓的“景观位”,有靠落地窗的,也有在露台上的,虽然楼层不是太高,但view很好。

    我们选了个室内靠窗的座位,紫陌坐在“正面”,窗外右前方就是路对面的“大裤衩”,角度颇佳。

    要不说“只缘身在此山中”呢,从这儿看,它确实瑰丽雄奇,美轮美奂,极具辨识度和视觉冲击力。

    如果非要分开解读“都城”之“都”“城”的话,或许可以这么说:BJ是首都,就是“装垫儿台”的地位和水平;BJ如果不是首都,大概就是“本垫儿台”的地位和水平了。

    “我去过老的那个中央电视塔,可以看玉渊潭。”

    “有机会的话,咱俩去一趟。”

    我们俩边说话边不约而同地抽出桌上的纸巾开始擦桌子。

    “上次喝茶我没好意思擦,怕显得我这人事儿多。”我笑着说。

    “茶室还好,没有那么多油渍。”她也笑了,然后看了看擦过的纸巾,“抹布都是用来用去的,用纸巾擦一遍还是更干净些。”

    时间虽短,相思却长。我们叙了叙一周前的旧,聊了聊最近发生的事,包括昨天的饭局和刚才的活动。

    这几天我们通过微信进行了友好交流,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其中包括:粽子、豆浆、香椿、香菜等物质产品,以及电影、音乐、书等精神产品。

    通过交流,双方加深了了解,取得了广泛共识。

    我认为,双方关系起步不错,并呈现较好发展势头。我期待,双方加强交往,积极开展多项休闲娱乐活动,推动双方关系迈上新台阶。

    她的文字,比如信息、朋友圈等都简明扼要、准确流畅。

    这是她的素养,也是她的性格。

    这也是我们的又一个共同点——作为一个对文字有洁癖的人,我认为这是涉及三观的问题。

    俗话说“说话不清,如钝刀杀人”,窃以为,对于文字来说,错字病句,标点符号不规范(起码不能一逗到底,甚至只用空格),不分段,亦然。

    我还给她的朋友圈点了赞,并写了恰当的评论。

    我的文笔才情想必大家已有所了解,可谓文从字顺、言外有意,自己都不禁反复欣赏玩味。

    “最近看了几本关于如何写作的书,包括小说、剧本,都是好莱坞的人写的,系统性强,干货满满。翻译的也还行,反正也不是文学作品。”

    我还吐槽,理论书籍还是外国的好,国内这帮人写的东西就跟本科生的毕业论文似的,七拼八凑,无甚见解。

    “我们看同行的作品,基本也都看外国的。怎么说呢,就跟国产电影跟外国电影似的。”紫陌说的是广告,她在一家4A广告公司工作。

    “你这个比喻很贴切。我的一些阅读心得有时间给你说说,简单明了,弄不好你也想写小说或剧本了。”

    “比如呢?”

    “通过一个‘个案’的故事,表达‘生活的含义’,然后推向‘普遍’,揭露人性本质,探究人类不可逃脱的命运。”

    紫陌有点儿懵,因为这跟“简单明了”完全不搭界。

    “刚才开玩笑。”我赶紧笑着解释,“事情是这样的……”

    开始,主人公处于一种常规状态;接着,发生了一件事,他有了一个必须实现的愿望;然后,他与自我、他人、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没有障碍制造障碍也要上;最后,给出一个“不可避免而又出乎意料”结局。

    “听着确实有个大概的轮廓了,感觉可以往里填东西了。”她似有所悟。

    当然可以填东西了,比如,我自己在那“常规”呢,遇见了你,有了一个愿望——跟你好,这个过程中,发生了一些冲突(甜蜜的、情趣的),最后,我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如果开始塑造不好人物,就戏仿或改编,说白了,就是找几个经典模板,比如灰姑娘、丑小鸭、罗密欧与朱莉叶,”我看了她一眼,笑着说,“或者霸道总裁和小萝莉?”

    “那也要往里装好多东西的。”

    “所以,要有生活。”

    菜上来了,我们各点了一份牛排套餐,就是一个拼盘,包括一块牛排,里外颜色都很正,味道很tasty;几个烤小土豆,皮酥里糯;一些美式炒蛋,松软鲜嫩。另外点了一份蔬菜沙拉。

    这样的搭配挺合理,牛rou和鸡蛋兼顾美味与营养,土豆增加饱腹感。沙拉爽口,补充维生素。

    还有一瓶红酒,升华一下。

    “你要是拒绝的话,我就再劝一次。”我边给她倒酒边说。

    “不用,”她笑了一下,“可以喝。”

    我们碰了一下杯,各喝了一口。

    “这酒怎么样?”我问她。

    “不太懂,我觉得甜些更好喝。”

    “你们女生啊,那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