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师兄回国 (第2/2页)
r> 这正合张继阳心意,他也很想跟杨师兄当面讨论一下。一方面是目前在写的这篇文章已经收尾,新来的数据如何处理是个难题。另外,如果用这个选题申请育英项目,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讨论。杨师兄在国外工作多年,学术视野和研究能力都非常人能比。他立刻回复说没什么问题,他自己的时间可以调配,请杨师兄先安排自己的时间。 反复沟通后,杨杰森终于确定了行程。他十月底启程回国,在南京逗留两天,十一月初赶来江城。回江大再呆一天作学术报告,然后跟张继阳两人一起花三天时间出趟野外。杨杰森这次回国时间不长,两人在邮件里对行程进行了细致的推演,机票、租车、住宿、里程、路况等等,全都做了精心考虑并提前预订。 张继阳这天下午在火车站接到了杨师兄,接过不大的行李箱,两人打车来到江大的国际交流中心。这其实也是一家对外营业的四星级宾馆,住在这里,主要是在学校活动特别方便。 两三年不见,杨师兄倒是不见什么变化,乌黑的头发依然又密又长,几乎就是披肩发,更显得体型瘦削。他身穿一件浅绿条绒西装,深蓝色卡其布休闲裤,一双棕色轻便登山鞋,身上还散发着淡淡的古龙香水味。回国几天了,他的中文仍然没有恢复,聊天不时掺杂着一些英文词句,十句话里纯粹的中文也就是一两句。好在他的英文发音是十分标准的美音,对张继阳来说倒是毫无困难。 两人按计划,在宾馆房间稍作休整就来到方老师家里。方老师和师母此前得知自己得意门生回国非常高兴,坚持要在家里接待。进了家门,四人相谈甚欢,胡师母张罗了一大桌饭,她甚至还回忆起杨杰森读书时饭量超级大,但却从来不长rou。方老师打趣道:“年轻人不都那样嘛,我年轻的时候也能吃着呢。你都没见到,出了野外,个顶个都能吃!”逗得几人开怀大笑。
吃完饭,师母还特意为杨杰森煮了咖啡,还拿出了一套珍藏的骨瓷咖啡具。张继阳却不敢碰这个,他对咖啡因反应超强,每次喝了都是整晚睡不着。 双手端着印花描金的咖啡杯,赞叹着咖啡的醇香,杨杰森向方老师轻松谈论着他在美国的工作和生活。没说几句,还是回到了学术问题,方老师不由感叹国内发展了几十年,学术环境、研究条件仍然落后许多。不过两边的差距,确实比方老师刚回国的时候已经接近很多了。杨杰森在美国,倒也不时能见到方老师早先留学美国时的一些老朋友,说起那些人的境遇,有人已经不幸生病离世,让人唏嘘不已。 聊起美国的研究工作,杨杰森看了一眼张继阳,说他刚好想起来,他熟悉的一位美国教授PeterSmith,从基金会拿到一个大课题,明年就要启动了,正打算召几个博士后,要求的专业包括构造地质学,所以请他帮着推荐人选。他对张继阳说:“继阳,Peterisarisingstar,能跟他一起工作两年,it’sagoodopportunity,你考虑一下,我还没有回复他……” 张继阳也读过不少Smith的文章,深感此人才华横溢,每每为他的独到见解拍案叫绝,听师兄这么一说,不由动心。但转念一想,又有许多不舍,这边有方怡珊,还有要申请的课题,明年所里还要评职称…… 犹豫片刻,他坦诚地说:“杨师兄,前几天我还请方老师指点我以后的发展计划。你给出的这个机会,说实话我非常心动。Smith教授是我非常崇拜的学者,没想到竟然是你朋友。但是我确实需要仔细权衡。比如说明年所里要评职称了,还有我跟你提过,还想用咱们这个研究方向,写一个育英项目申请,人生第一个独立负责的项目啊……这一下子也真是难以取舍。” 杨杰森不由笑了起来:“继阳,我也没有让你马上做决定啊。你先知道有那么个机会可以考虑,估计Peter要召人,还要等一段时间。” 方老师对张继阳说:“杰森说的这个机会不错,但路要怎么走,究竟还是要你自己拿主意。我上次说过,人生的选择无数,有时候是自己的选择,有时候是命运给你做出选择。总之,任何时候不要悔恨不要灰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