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4章 超越极限,漂浮的碳纳米导线 (第1/2页)
这个文明很强,就是科技树有点歪正文卷第114章超越极限,漂浮的碳纳米导线最新网址:“常温超导.” “记得前段时间,对面3月份的物理会议。 罗切斯特大学迪亚斯团队的一位三哥进行了现场报告。 说他的实验室通过在氢化镥中掺杂氮,合成了一种室温超导的材料,并在《nature》发表了论文。 但可惜,根据试验报告的流程和参数。 全世界没有任何一家实验室能重复试验。 最后,这个报告被判定作假,成为科技界和科学界的一项丑闻。” 说到后面,陈易忍不住有些遗憾。 虽然说,看对面出丑是一件喜闻乐见的事情。 但如果真的常温超导材料突破了,受益的却是整个科技界包括人类文明。 哪怕第一步主要的材料专利给对面占了。 但有了一份常温超导材料作为参考,咱们摸对面过河,相信不用几年也能研究出自己的超导材料。 “不过,这个事情虽然被判定作假。” “但也间接告诉人们,超导现象存在于化合物,存在于特殊的化合晶体。” 陈易回想起几种超导化合材料。 八十年代最先发现的铜氧系超导体,二十一世纪初发现了铁基系超导体、硼化镁系超导体,还有最近十年刚发现的石墨烯超导魔角,有机化合超导。 思考片刻。 陈易还是决定采用碳作为基础材料。 毕竟,针对不同的基础材料,系统的调整也有不同的极限。 前面发现几种超导体,整个科学界无数的资金投入研究了几十年。 真要是不错的话,恐怕早就有重大突破。 没有突破就代表基础不是很好,极限有限。 只有近十年发现的碳有机超导材料,目前研究有限,极限还不知道,更有可能实现常温超导。 “碳石墨烯的魔角,在常温自然的环境无法稳定存在。” “如果碳有机化合物材料,真的实现常温超导,关键或许就是如何解决魔角在常温环境稳定存在。” “或者借助碳特殊异形体的超稳定性,内掺特殊的超导体实现常温超导。” 确定了大概的思路,陈易没有犹豫。 简单制作了一些碳化合物导线。 再拿出一枚铁钉,三两下缠绕上导线。 1分钟都不用。 陈易就现场制作出一个小学生都会的电磁铁装置。 “电磁铁搞定,最后,再来一个大体量的外接电源。” 陈易拉来一块翼飞300度电版本的动力电池,引出导线,简单调压之后接上电磁铁。 顿时,一个界面弹了出来。 【物品:简陋电磁铁】 【属性:能源x99.9,磁性x2.4,效率x2.8,导通x3.9】 【注:这是一个小学生都会制作的电磁铁装置。 但因为技术不行,实际的磁性大幅衰退。 哪怕你给它接了一个超体量的电源,这也掩盖不了,你技术不行的本质】 “.” 陈易看着这个备注评价,再看着导线的缠绕圈数和导线的间隙,明显不合格的电磁铁,默默地加多两圈,然后把全部导线压紧。 嗯. 衰退的括号消失了。 “舒服了。” 陈易喊了一声,开始调整提升代表导线性能的导通属性。 七彩的光芒绽放。 笼罩了整个动力电池和电磁铁。 【能源:99.9→47.9】 【导通:3.9→49.9】 【磁性:2.4→5.4】 【效率:2.8→5.4】 【检测某项属性超越初始数值,请问是否读取信息?是/否!】 十几分钟过后,光芒散去。 眼前的动力电池没有变化,电磁铁也没有变化。 倒是原本缠绕在铁钉的碳导线,直径变小了许多,原本暗淡的表面,这也变得明亮闪耀。 “看来49.9就是当前物体的极限。” 陈易看着到49.9就提升不上去的导通属性,明白这是当前装置的极限。 没迟疑,选择读取。 呼!大量的技术信息和基础原理在陈易脑海里浮现。 在系统的辅助之下,陈易快速消化其中的内容。 这是某种特殊碳材料的结构信息,配比信息,制取工艺,还有设计的一些基础原理。 “这怎么有点像碳纳米管,不对,应该说碳纳米卷。” 体会着脑海里的数据和信息,陈易神情露出几分古怪。 碳纳米管,又名巴基管。 当前世界上抗拉能力最强的材料。 在一众科幻里,被誉为建造太空电梯最好的材料。 当然,掌握自升空技术的陈易,自然不会建造搞什么太空电梯。 只是他觉得,碳纳米管的这个世界最强,现在估计要挪一挪位置,让给现在的这种碳材料。 根据读取的技术信息。 这是一种比碳纳米管还要变态的材料。 常规的碳纳米管,管壁大多数只有一层,或者由几个碳纳米管套到一起,大娃套小娃,形成双层,多层的结构。 但现在这个。 密密麻麻,一眼望过去就是数千层。 根据读取的技术信息,最大还可以做到几万层。 在层与层之间,层壁的碳原子,每隔一段距离还会连接到一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