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等离子体湍流,质子极限发射炮 (第3/3页)
千瓦功率以内,全部聚变堆应对湍流的数据”
“1亿千瓦.我还是搞等离子体湍流吧。” 陈易大概估算一下建造1亿千瓦聚变堆需要耗费的时间和成本,直接放弃了这个想法。 “要研究高温等离子体内部的湍流和涡流,关键就是获取等离子体内部的数据。” “所以,我需要一个精准的探测器。” 根据探测的原理,陈易想了一会儿。 在纸上写下一个名词。 氢核发射器。 既然超高温等离子体,上亿摄氏度的温度阻拦了一切外界探测。 让现代一系列的高精度探测器,只能感应整体的能量变化,而无法探测到内部的情况。 那么造一个,可以打进超高温等离子内部,同时又不会被损坏的物体就行了。 把这个物体射进去,再检测反弹回来的轨迹、方向、角度、速度、动能变化等等参数,慢慢就能逆推计算出等离子体内部的情况。 “氢核,或者说质子,想要被破坏。” “至少需要十几亿摄氏度的高温,或者恒星核心几千万甚至上亿的大气压压力。” “区区一两亿摄氏度的核聚变装置,对它来说,泡澡都称不上。” “更重要的是,质子带电荷,可以被磁场发射和检测,这样就很完美了。” 陈易确定自己的方案,简单说,这就是一个盲打猜桌球游戏。 约束场内高温等离子体是盖起来看不见的桌球,发射的氢核即质子是打出去的球,通过球的反弹和力道变化,猜桌球一开始摆放的位置。 当然,基础原理是这样,真正实施起来难度肯定要增加亿点点。 “上亿摄氏度的高温。 等离子体内部的热运动,可以说比大多数恒星还要猛。 再加上进出约束力场消耗的能量。 质子想要打进去,再反弹出来。 而不是被约束力场挡住,或者被等离子体淹没,发射强度肯定要很强。 但太强又不行。 太强了,质子动能超过质子的承受极限,撞击的时候根本就不会反弹,只会湮灭.” 陈易走到旁边无辐射的安全屋。 摘下防尘面罩,拿出纸笔计算了一阵,甚至请求了一部分超算资源。 耗费了两个多小时。 一个温度参数被他计算了出来。 <101987060.78℃ 不超过1.019亿摄氏度。 维持这个温度以下,质子就能穿透约束力场,经过多次反弹,还能有余量弹射出来。 温度再高,质子想要弹射出来,发射的初动能就超过质子的承受极限。 那就不是探测,那是对撞机试验,撞击的瞬间,质子自己就湮灭了。 “当然,能弹射出来的条件,是要撞击在6次以内。” “要是撞击次数太多,能量损耗的太多,一样无法出来。” 陈易补充了一个条件。 按照等离子体的温度和密度,想要6次反弹就出来。 他估计,100万个质子能有1个出来就算不错。 但不管怎么样,有质子出来就代表了有数据。 有数据,配合玄女这个智能生命,他就能撸出等离子湍流的数学模型。 “1.019亿摄氏度,这无法作为氘氦聚变。” “看来,需要逐级的获取数据。” “从几百万,到千万,几千万,逐步的收集数据,通过不同的温度区间,湍流的变化规律。” “由1.019亿摄氏度,推导出几亿,甚至十亿摄氏度的等离子湍流模型。” “开干开干。” “氢核发射器,又名质子发射器,质子发射炮。” “离子炮的改进版,这玩意,老熟人了。” 确定了方案。 陈易很快就根据之前的天基离子炮设计。 全部替换成超导材料,增强了拆分电场的强度,增加了环形加速轨道。 前后耗费了十三个小时,从白天到凌晨。 一个外接电源,加速轨道长18米,起始段还有一个直径8米,跟甜甜圈式的同步加速场的质子发射器,成功出现在陈易的面前。 【物品:质子极限发射炮】 【属性:功率x159,效率x129,控制x167,美观x12】 【注:这是一门发射动能逼近质子极限的发射器,功率再提升一点点,你就将目睹宇宙更深层次的奥秘。 注意,质子发射的动能过大,使用请注意安全。】 第一章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