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深宫夺人 (第2/2页)
。 宋依唐制:同姓为婚者,各徒二年。但例外很多,比如后来的枢密使曹利用和曹彬之子曹琮便结成了儿女亲家。 “真担心他误人子弟。”赵恒略一沉吟,看向郭氏,“让他陪祐儿读书,先学学规矩,娘娘以为如何?” …… 翌日,清晨。 一驾牛车停在嘉善坊刘宅门前,刘乾携女刘清登门,奉上钱两百贯、腊rou十条、干果六盒。 刘纬拒不受师礼,执意以学长自居,并把开学日期定在明年二月初一。 于是,宾主尽欢。 刘娇一边拉山茶送钱入库房,一边显摆:“这些都是哥哥收的学费哦,你就不用给了,但你爹你娘应该把这钱算作嫁妆,快去要过来存着。” 山茶欢天喜地的跑回家分财产,“我们待会去相国寺看耍猴。” 片刻之后,一阵嚎啕大哭痛彻心扉。 “该立规矩了。” 刘纬隔着两道院墙兴叹。 一直以来,主弱仆壮,过多限制下人行为,不是明智之举,加上他心中并无等级之分,不太在乎繁琐虚礼,王媛、崔兰珠、常长乐的劝说均未奏效。 终究还是不同以往,今后的人情往来就不说了,启蒙班再有两月开学,肯定会热闹许多,不求周全,但求不失。 常长乐整理出来的家规条例还是能简尽简,例如昏定晨省、冬温夏凊、唱喏避让等等,为防众人怨气暗生,每年加俸一月。 内宅改造大致完成,东西两院正房建了封闭回廊连接,两间主卧、书房也就分出了内外,且单向出入。
刘娇居内主卧,由崔兰珠贴身照料,进出都得经外主卧。 素娘携刘慈住在外主卧,照料刘纬起居。 小兰、小慧等峒蛮少女则围绕正房居住,方便平时使唤。 刘纬再三恳求,戴国贞勉为其难的同意戴朝宗入住东院西耳房,也是唯一能自由进出后院的少年。 戴朝宗头一天入住就把摇光、璀璨偷偷带了过来,惹得王氏携拳头粗的竹棍亲至,好一阵鬼哭狼嚎。 常长乐腹诽不已,如此画风……太不正常了。 刘纬连忙修改家规,在严禁体罚、责骂子女后面加了个括号:十二岁以下。 新规权威得以维持。 次日,赵恒御翰林书院,瞻仰赵光义御笔,并召见宋太初。既是酬功,也为劝退。 至道二年输灵武粮草遭劫一事,是宋太初挥之不去的梦魇,亦是宰执路上不可逾越的绊脚石,两朝帝恩都难相抵。 但又有为御史言事松绑在前,自削士人权柄在后,若不酬功,谁会再担君忧? “江南财赋、粮帛皆由升州(今南京)转运至京师,用来调剂边镇亏空,其事之重,不言而喻,卿可愿再解朕忧?”赵恒抛出一块让人无法拒绝的富庶之地,而且气候宜人,绝对是养老不二之选。 “陛下厚爱,臣不敢辞,但臣心有余而力不足。”宋太初委婉拒绝,自怀里掏出一本线装小册高举前奉,带着一丝近乎哽咽的颤抖,“请陛下明鉴。” 赵恒亲手接过那本只有寻常书籍一半大小的书册,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跃入眼帘。 “臣惶恐,请陛下从左到右横观。”宋太初又道。 赵恒耐着性子看了下去,眉头越皱越深。 “十一月十一日,须在午后与田锡商讨巡察陕西路人选。十一月十二日,御史台、审刑院、大理寺会审……十二月四日……” “这是?”赵恒已然明了。 “回陛下,是记事簿。”宋太初深揖不起,泪流满面,“臣近年患负薪之疾,历事昏忘,能不足称,当乞骸骨,避贤者路。” …… 宋制:天子诞节,赐宴群臣。 十二月五日,赵恒赐斋宴于相国寺,并诞节、郊祀之赏,大封天下。 皇子赵祐为左卫上将军,封信国公。 楚王赵元佐加右羽林军上将军。雍王赵元份守太傅,相王赵元偓加太尉,笃王赵元杰守太保,泾国公赵元偁封安定郡王,曹国公赵元俨同平章事。 左仆射、平章事吕蒙正加司空、门下侍郎。 中书侍郎、平章事李沆加右仆射。 刑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寇准迁兵部侍郎、充三司使。 礼部尚书温仲舒权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宋太初迁礼部尚书,摄御史大夫。 翰林学士梁颢权知开封府事。 历史些许错位,得以修复。 御史大夫虽是虚设,但宋太初暂摄此职是为督导良贱籍制废除一事。 刘纬心惊之余,却又有所安慰。该做的、不该做的全都做了,总不能捅死向敏中、来避靖康之耻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