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二章 一举两得,封禅前传。 (第1/2页)
刘纬的伴读生涯十分枯燥,不到七天,就已浑身别扭,一丝不苟的种种规矩也就算了,孙奭等教授还像防贼一样防着他,偶尔头昂的高点,便会有几道目不转睛的视线扫过来、直至更正,似乎弄错了启蒙对象。 卢守勋、周文质又是另一个极端,对刘纬百依百顺的同时无微不至,每日下学都是大包小包的往外送,全是赵祐未曾入口的点心、零食,弄得那几道门禁疑神疑鬼,这是想把信国公那点身家搬到伴读家里? 卢守勋、周文质只有一个要求,不……是愿景:刘纬事事三思而行,能提前知会一声最好不过。 江德明人言轻微,只能扮小可怜,逮着机会就普及宫内规矩卖惨。 一来二去的,刘纬最委屈,力求让每个人都满意。 但这样一来,赵祐就失望了,一天数次望眼欲穿,几次三番欲言又止。 唇红齿白、彬彬有礼的小正太谁不喜欢?何况是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拥趸。 刘纬几夜辗转,思前想后,觉得不能本末倒置。 老子是皇子伴读,又不是孙奭、卢守勋的伴读。 得先让赵祐满意,他爹他娘才会满意,然后再考虑别人想法。 “奉礼郎!”一声轻唤传来。 “中贵人有事?”刘纬止步于皇城司门前。 “都知说那个什么协会,还得请奉礼郎挑个落脚处。”那小黄门作揖笑道。 “谢中贵人通禀,劳烦转告卫都知,我回去找找家中可有余财发买。” 刘纬扭头就走,又喜又忧。 既然卫绍钦主动关心乐籍监督事宜,说明“良贱籍”的废除势在必行,意向性的诏书很可能于正旦大朝会颁布,总算小小的推了这个时代一把。 刘纬信心大增,决定打打擦边球,先哄好赵祐这个衣食父母。 每日起居朝结束,赵恒改赴崇政殿视事之间,都会有半个时辰的空档,资善堂随此作息,也是赵祐课间用膳时,他又一次饱含期望的看向刘纬,问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刘卿可饥?” 孙奭等教授五味杂陈:不是应该先问师长? 卢守勋以下心中泛苦: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胳膊肘尽往外拐。 “饿!”刘纬一反常态,把矜持扔在一边。 人人色变,说好的默契呢? 这是要搞事啊。 赵祐比谁都兴奋,边走边小大人般的客套:“伴读甚是辛苦,请刘卿尝尝御厨房热点。” “当不起殿下请。”刘纬第一次在资善堂亮出唇枪舌剑,“食君之禄,担君之忧,乃人臣本分。民间有谚,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软。臣无法以美食回赠,就以一则故事相谢可好?” 赵祐眉眼唇角皆带笑,喜不自胜道:“刘卿随意。” 记注官忐忑不安的守在一边,纠结春秋笔法利弊,差点把袖中毛笔捏断。 卢守勋、江德明更是如丧考妣,就连不大关心学问事的周文质都追进偏殿。 赵祐草草用过两块点心便更衣净手,并现学现用,赐食教授及內侍,寄希望“吃人家嘴软”成真。 刘纬吃的津津有味。 余下皆如嚼蜡,左等右等都不见孙奭过来纠偏。 孙奭之所以不愿唐突行事,是因为至今都没能猜透赵恒钦点刘纬的原因,谁说伴读就不能伴玩? 刘纬心安理得的吃干抹净,先给卫绍钦上了份眼药,“臣进宫应试时答应卫都知封笔,《圣僧西游记》是没法讲了,另有一则孝感动天的神话,殿下可愿倾听?” 孩子的世界简单分明,喜恶难藏于心,对于吃干抹净立刻翻脸的人更是如此。 赵祐失望的点了点头,稚嫩脸庞挂满委屈。 刘纬装作不见,口若悬河: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抟土造人,三皇五帝耕耘,乾坤自此井然,苍生知礼,六畜兴旺。 然而,四季不移,岁月无情。 风霜雨雪之下,是物转星移的沧海桑田,是万物难逃的枯荣轮替。 幸有,传承无穷,衣冠世袭。 君择臣,子继父,师授徒,长携幼,强助弱,富济穷。 融汇古今,包容中外。 今日人间,更胜从前。 可是,世上新人赶旧人,有人欢喜有人愁。 五十年前就已修得正果的《旃檀功德佛》玄奘法师也没能逃脱尘世牵绊,心魔渐起,一发不可收拾……” “啊!孙行者呢?”赵祐抱着那双白腻小手致歉,“祐失礼了。” “回殿下,孙行者证得《战无不胜佛》。”刘纬没清高那种坏毛病,若不是人多嘴杂,还可以更和蔼一点,但也尽可能的不授人予话柄,“殿下有心考究,臣幸甚,可臣还是要唠叨两句,何为神话?虚无缥缈的臆想、期盼、愿景是也,除了供人消遣、追思、寄托之外,再无任何实质性意义。” “刘卿放心,祐不会当真。”赵祐红着小脸道。 “谢殿下包容。”刘纬自袖内取出鹅毛笔,在自己那碗茶汤里搅了搅,半清茶汤顿成墨汁,又在众人瞠目结舌的注视下,端起茶汤一饮而尽,“几位先生所授好比茶汤,臣杜撰的神话就是这墨汤,殿下万万不可饥不择食。” 人人颔首嘉许,质疑不翼而飞。 “祐一定用心读书。”赵祐红着脸腹诽,“刘卿怎比孙卿更像先生?婆婆mama的……” 刘纬言归正传: “玄奘法师历经千辛万苦方得真经,怎会在尽全功之后反被心魔所趁? 还是要从头说起。 玄奘法师译经时,又一得力弟子拜在门下。 其名辩机,惊才绝艳,风韵高郎,亦是《大唐西域记》执笔人。 辩机本可继承玄奘法师衣钵,将法相宗发扬光大,不曾想却与那高阳公主相遇。 此见误终生,理法皆不容。 这两情相悦之事终究传到了唐太宗耳里,辩机腰斩弃市,并诛知情婢、僧数百人。 大错已成,即便玄奘法师德行高深,亦乏回天之力,还连累法相宗为世人唾弃,渐渐沉沦。 玉帝外甥杨戬本就不忿孙行者高自己一头,乐得落井下石,趁机将华山已然半弃的法相寺改作神庙,并让女弟三圣母入主,以此羞辱玄奘师徒。 孙行者闻讯,本要好好教训杨戬一番,临行前的掐指一算,却让他改变主意,拔了一根毫毛前往圣水庙示威:“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