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盛世_第二十三章 大争之世 (十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大争之世 (十七) (第1/2页)

    朝官十少二三的情况之下,却不影响上至两府、下至百司的正常运作。

    刘娥、赵祯对“冗”有了最直观的认识。

    百官又不能说胥吏之前一直在浑水摸鱼,而今为了六阶公务员制抛头颅洒热血,甚至怀有直升从九品的野望。

    春江水暖鸭先知。

    百官有这样那样的犹豫,为一纸解状奔波的京畿士子们却没有,群诣东华门,请行摊丁入亩之制。

    刘纬以一句“天下商税、四蜀独重”绝其痴心妄想,并把赵光义淳化五年因蜀乱所下的罪己诏张贴在东华门外,又许诺今科各路解额、解率不低于往年。

    河北、河东、京东、陕西士子闻风而动,以近代多赴国难为由,请依川峡四路例。

    地方官嫌乱子不够大,默许甚至是怂恿士子结伴诣京叩阙。

    刘纬顺水推舟。

    遂诏:凡今科士子普及摊丁入亩之制有功者,每一乡解一人直送礼部试,许赴他州教化不彰、且无人传宣之地行事……

    诏:有司修葺右一厢闲置军营为明年贡举人学舍……

    诏:河北、河东、京东、京西、陕西今科解试延至十一月十五日,福建、江南、两浙、荆湖、广南延至十月十五日……

    有心人草草一算,今科贡举人数最少也有四万!

    开朝以来,淳化三年壬辰科贡举人最多,也不过才一万七千三百人,之后权停贡举六年。

    朝野沸腾,河北、河东、京东路出身的官员则是惶恐。

    别说朝官少两三成,就是全停,也有四万读书人待选。

    赵祯亲自出面平息争议:今科特例,不为故事。

    但屁股都没坐热的枢密使王曙却遭黜落,得评语“不知抬举”。

    北方士林已然两分。

    四万举人会将摊丁入亩等新条例背的滚瓜烂熟,不论是不是衷心赞成,至少深入透彻的了解过,是一股可以替代传统士大夫阶层的新兴力量。

    品官科差议定进度突飞猛进,不再是行与不行,而是数量多少。

    诏:“国朝因循隋唐旧制,品官及有荫子孙,当户差役,例皆免之。州县百役,并差乡户。大致其力,以供上使。岁月番修,劳佚相代。

    然今品官之众、荫蔽之广,远胜前代,民被差役,如遭寇虏,破尽家业,方得休闲。

    孀母改嫁、骨rou分居、弃田降等、自死就单而不能幸免之家,或饥,或逃,或绝。

    更有恶幸影占门户,田土稍多,便作佃户名目,若不禁止,则天下田畴半为形势所占。

    近岁京畿辟田一万四千六百顷,户增五千八百,然岁课减四千二百,且丁口不昌……

    自今京朝、幕职、州县官依品阶限免科差,止其一身,一品限田五十五顷,二品限田五十顷……九品限田十五顷,格外数悉同编户,身后总其子女半之,典卖则除,永为定制。

    士大夫阶层也遭分裂。

    凤毛麟角的一二三品朝官限免科差明显低于预期,但在四五品朝官的舒适度之内。

    数额最众的京官、幕职州县官则是普大喜奔,一千五百亩良田往往是其毕生奋斗目标,无不高呼善政。

    ……

    大庆殿后阁,烛火摇曳。

    刘娥闭目养神,嘴却停不下来:“国家根本动,而社稷无虞,皇帝有何感想?”

    赵祯道:“刘卿不断分化异见,求同求和,方有今日安定。”

    “嘉瑞嘴里的爱民如子,恐非儒家老生常谈,而是多数。”刘娥深入浅出,“他对太祖、太宗苛蜀之举一直耿耿于怀啊,也是,昔日蜀主孟昶为政宽仁,蜀中久安,赋役俱省,米斗三钱,盛于贞观、开元盛世。四十年所积财货,废我大宋十年转运之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