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第2/2页)
也好。 先帝表面上答应了,但背地里派人去提点清怜,好让她知难而退,皇宫不是哪来的女人都能进的,但派去的人却会错了意,去辱骂了清怜是个贪图富贵的贱骨头。 没想到这是个性子烈的,直接就一把刀插在自己胸前自尽了。 被发现后已经是满屋子的血,都知道太子十分在意这位姑娘,也没人敢上去收尸。等到太子回来,地上的血迹都开始有些凝固了。 赵王说此后的几年里,皇上私下与他喝酒时每每都要提起清怜,说若是不逼着她进东宫,她就不会听到那些闲话.....若是不顾父皇反对,偏要给她名分,她也不会被人瞧不起了.... 皇上甚至在她死后为她立了墓碑,每年都会去坐上一天。在冬天里病的烧的不省人事,嘴里还叫着怜儿。我听着心里就气不打一处来,重重的踢了赵王几下。 皇上若是真的那么爱她,为何不好好的保护好她,逼迫着她到东宫害她死在众人的吐沫星子里,倒不如堂堂正正的死在那简陋的茅草屋里。 死后的假装深情,只是在感动自己。 赵王也不理会我,继续向下说,其实阿姐被下毒后的第二日,皇上派人已经查到了大概,只是私下里审查没有声张。 是皇后赏赐的糕饼,里面的糯米纸夹层里发现夹杂着一些不寻常的粉末,第一层的糕饼里没有而第二层里每一个都被下了毒。
皇后百口莫辩,这糕饼确实是她赏给姝贵妃的,可实在不知是何人下毒。皇上当时气极了,也没有细细盘问那么多,直接罚了皇后在大殿里跪了一夜。 皇后从小就没受过这种委屈,本来还想为自己申辩,若是自己下毒何至于这么蠢的直接送去,可皇上连思考都不愿,实在是伤了她的心。 到第二日姝贵妃脱险,皇上才稍稍有些理智,也想明白了皇后可能是被人利用了,但也不能让下人直接去审问皇后,还是得去哄哄皇后,就送去了许多今年年初上贡的物件去给皇后挑选。 皇后也是小孩子脾性,皇上对她点好,受过的上就全忘了,积极的配合皇上,仔仔细细的想这糕饼是从何而来的。 但这宫里的吃食或者别人送来的物品什么的,皇后从来是不过问的,只是那日姝贵妃按例来请安,她看见桌子上有这么一盒就随手赏给了她,没成想这里边竟被下了毒。 难道说下毒的人是想害皇后而不是姝贵妃? 皇后宫里每天来来往往的人颇多,送礼的更是数不胜数,这下查起来可麻烦了。 仔仔细细一个一个审问了多日,才得到一点有用的信息。 一个沏茶的小宫女说这盒糕饼是丽嫔请安后留在这的。 但丽嫔矢口否认,说自己并未见过,定是这宫女诬陷,这小宫女也拿不出更多证据,顶不住压力自尽了,一时间所有矛头都对准了丽嫔。 虽然是没有放到明面上查,但宫里从来就藏不住秘密,太后马上就传皇上来,训斥了一番,让皇上也对朝政多上上心,别整日守着后宫这些乱七八糟的事。 太后本来就对姝贵妃不满,一来就因为位份不合礼制已经是弄的后宫前朝全是闲言碎语,如今又是因为她闹得皇上整日里无心朝政,她让皇上不许再插手此事,这事就交到太后手里。 众所周知丽嫔的母家是依仗着太后的,这事自然也不了了之,随便拉了个替死鬼就结案。 皇上心里其实已经有数了,也查到了丽嫔曾多次派人出入城外的医馆的证据,但太后全是装听不见,皇上把证据摆在眼前,太后拿起就扔到香炉里点燃了。 皇上心里也气极了,一直等到丽嫔害了温昭仪这事败露后,一并发作。 一个小小的昭仪死了,丽嫔都不放在心上,还在悠闲的修着指甲。 可这次皇上确是有备而来,清晨就去了太后宫里说,敬亭山上的行宫里来了位顶有名的法师,太后最是信道,用了早膳就启程去了。 太后前脚刚走,皇上就命人拟好了旨,以谋害皇嗣,害死嫔妃等多个罪名将丽嫔贬为庶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