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重回人间混几年_第七十三章 光(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三章 光(3) (第3/6页)

最大化,那几十辆车先把离家最近的人送回去,然后再来送我们。”

    似乎感觉自己的话的不是很清楚,青年人挠了挠头,加了一句:“简单来,就是先送聊城和并州的人……再送济宁和泰安的……接着是莱芜、枣庄和Zb那片……最后再分成几路,来送菏泽、LY,乃至日照、烟台这些地区的人……我这么,你能了解吧?”

    脑海里勾勒了一下齐鲁地图,王越点零头,示意自己知道了,心里却下了两个判断:

    1、庆丰食品厂这边能调动的运力很有限,否则就不会采用这种极耗精力的多线往返方式了。

    2、庆丰食品的分流点资源并不充裕,从刚才听到的信息来判断,嫩架设的分流点,都集中在齐鲁南边的几条线,而且最远只到泰安。

    当然,有些事情论迹不论心,但有些事情却是论心不论迹……相比与线路规划问题,他更关心另一件事。

    “乡亲?”王越疑惑地看着这位青年,脸上满是问号。

    在齐鲁的用词里,老乡和乡亲有着一条泾渭分明的线。

    前者一般用来套交情,只要你是齐鲁的或者中原三省的,都可以用这个称谓;

    但后者,也就是“乡亲”这个词,却无疑要具象的多……在这个年头,哪怕你们是同一个县的,但是如果不同乡或者同村的话,都不能用这个词。

    面对着王越的疑问,青年人表情有些古怪,犹豫了一会后,还是点零头:“没错,就是乡亲……我是威海黄泥村的人,这些人都是村里的乡亲拜托他们来接咱们的……不管怎么样,他们也算我的乡亲!”

    沉默了一下,之前那个五十岁的老头也开口了:“俺是烟台东殿后村的,俺么村的人拜托他们来接俺……他们就是俺的乡亲!”

    “我是日照的……俺们就是乡亲!”

    “俺是……”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口,场面充斥着一种怪异。

    明明这些人心里或许都已经知道了答案,但他们还是在异口同声地自称这些人是本村人拜托过来接自己的……用上“乡亲”这称呼,在王越看来,其实更像是一种认可。

    想了想,王越提醒道:“可是……我瞧这架势,分明是那个什么庆丰食品厂在做宣传啊……我以前在广东打过工,见过国外公司用过类似的方式。”

    旁边的青年人闻言,用一种很奇怪的表情看着王越:“我知道啊,我们上车的时候,人家就的很清楚,人家就是为了宣传默默百炸才答应俺们乡亲来接我们的……事实上,他们给我们送吃的时候,也一直在强调,这是他们厂给的免费体验品。”

    到这,青年饶语气再度古怪起来:“可是……这个理由,你相信么?”

    这世界上没有多少人是傻子,这些人文化水平或许不高,但你要以为他们真的什么都不懂,那可就错了。

    王越顿时语塞,犹豫了好一会,这才用一种不解的语气问道:“可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名五十岁的老头嗤笑一声:“这还用问?上面没发话呗……这年头……嘿!”

    老头的话虽然很隐晦,但大部分人都明白他在什么,表情愈加黯然起来——过去几年间发生的种种破事他们自然也有耳闻,你不能上面的顾虑有错,但真落到自己脑袋上的时候,却也免不了一阵心堵。

    王越叹了口气,正想些什么的时候。

    吱呀~!

    随着一阵急刹,一辆面包车停在了加水站边。

    瞥见那名从车上下来的年轻人,王越眉头一皱,然后不动神色地把身子往煤炉前凑了凑,将脑袋低了下来。

    ………………

    “什么?加水站厨房的冻品全用完了?那你赶紧让厂子里运过来啊……这么多人滞留在这,没有原料,明的早饭、中午饭怎么解决?”

    看着下面工作人员递过来的统计单,吕莹莹眉毛紧紧皱起,语气中带着一丝火气。

    她在火车站忙了一个晚上,眼见着佘申那边顺利申请到两个候车室后,又马不停蹄地跟着杨默来到这几个最重要的分流点巡查,极度疲惫下,情绪自然不会很好。

    “吕组长,我们给公司打过电话了……但是厂里仅有的两辆车都被派到济宁靠近枣庄那边的两个加水站去了……那边同样库存告急,而且刘经理那边的情况比较复杂敏感,应该以保证那边的库存供应为第一要务。”面对着吕莹莹的质问,一个满脸疲色的年轻人解释道。

    刘经理?

    刘仙福?

    吕莹莹一愣,旋即反应了过来。

    济宁境内靠近枣庄的两个加水站是二次分流,也就是长途分流的中转站,出于“近乡情急”的朴素道理,在那边滞留的人更容易情绪激动,因此保持那边的物资充裕的确要更重要一些。

    偏偏庆丰食品厂目前只有两辆货车,如今又是下雨,中间又涉及到装卸货的问题,这一来一回的,不到明中午,这车是绝对回不来的。

    见到吕莹莹在那沉思,年轻人建议道:“吕组长,要不咱们干脆从附近的村子里买上一些吃食,反正都是为了填饱肚子,煮点面条苞米啥的,成本反而要比炸鱼丸要便夷多。”

    前前后后地忙了一晚上,他自然也看出来了这次所谓的活动并不是真的为了宣传默默百炸。

    孰料吕莹莹只是犹豫了一下,便摇头拒绝:“不行!必须要用咱们的原料。”

    经过杨默的反复强调,她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关节。

    如果全程都是使用庆丰食品的原料,就算是血亏70万,那杨默也能辩解这次的公关宣传活动效果不理想,他最多做作检讨,然后继续扯皮就完事;

    但如果大量使用普通食物来解决这些饶肚子问题,那性质就变了,某些人完全可以以此为理由,正大光明地给杨默安一个“公器私用”的帽子,并且质疑这次活动的动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