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_第361章 维民所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1章 维民所止 (第2/2页)

,居所反而安定.

    接着,方运又以孔子下四海上妖界为例,并进一步阐述自己经义的核心论点,认为既然人族天命在身,那就应该开疆扩土,以"无尽之天"保护"有尽之住所",利用最彻底的方式让人族安居乐业.

    然后又引用孔子的名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来把"安居乐业"和"无尽之天"统一起来.

    这是经义,关注的是宏观大局,到此为止即可.若是写策论,方运.就必须要细细写明人族如何在保护圣元大陆的同时,派遣优秀人才去征服古地等等.

    踌地写完草稿,方运才发现一身是汗,衣服都湿透了,所有的汗水正缓缓地被龙珠的力量排开,但龙珠排水的速度极慢,那汗水如水银般沉重.

    方运低头看了看衣衫,心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心之所尽,汗水成汞,每一滴汗水都蕴含着读书所得,那是精神和智慧的力量.

    方运用笔蘸了蘸墨汁,正要改稿,却发现身体虚弱无力,心中讶异,神入文宫,才发现自己的才气和文胆的力量几乎耗尽.

    方运大喜,文章若能消耗自身的才气和文胆,那就是典型的"近圣道",普通的文章绝对不能让人消耗半分力量.

    "幸好我得五次才气灌顶,又有文胆代替才气,若是普通秀才写完这样的经义,至少大病三天,但三天之后则才气满溢,身体更壮.若是童生写出这种文章,最少会躺半年.在孔子之前的读书人体弱多病,被笑称手无缚鸡之力,就是因为全身的力量用在读书和写书上,没有才气弥补."

    方运不再看草稿,而是大量喝水,吃了一些干粮后上床便睡.

    在科举中写文和平时练习完全不同,因为科举和圣道息息相关.

    平时练习只是学习圣道,科举则是触摸圣道!

    科举的试卷,都是思想与圣道交汇的产物.

    请圣言或诗词还好,而经义和策论的每一个字都要耗费更多的精力,这次又耗费了才气和文胆,方运一直睡到第二天早八点才清醒,足足睡了六个时辰.

    一觉醒来,方运吃完饭重新看自己的经义文章,发现竟然改无可改,这篇草稿完全可以当正式的文章.方运心中疑惑,于是仔细回忆,愕然发现一个问题.

    《忆乡》诗成于午后,用便宜的军中时间算,是下午三点左右,自己又思索了两刻钟,这《维民所止》不过千余字,按理说最多写到下午五点半就可写完.可在记忆中,写完经义的时候天色已经黑透,至少是晚七点半.

    "中间那一个时辰去哪儿了"

    方运仔细回忆,恍然大悟,自己写完破题后,文宫中浮现所读的所有众圣经典,自己感觉不过一瞬间的事,但实际过了整整一个时辰.

    "真是奇妙.孔子曾经发奋读书,不知不觉发现自己老了,以前觉得只是一种比喻,可现在才明白,当年孔圣恐怕沉浸在圣道之中,甚至连时光都可能发生变化."

    方运又摇摇头,总觉得孔子在封圣前做不到那种程度.

    方运没有大意,反复默读自己的《维民所止》经义卷,逐字逐句推敲,发现真的改无可改,脸上浮现淡淡的微笑,隐约明白了那瞬间过去的一个时辰是什么道理.

    "这篇经义若论层次,和秀才试的那篇《非礼之礼》应该相仿.不过《非礼之礼》中蕴含了这个时代不应该有的道理,所以引发异象.而这篇《维民所止》中的道理,众圣经典中已经出现,所以价值不如《非礼之礼》,故而没有引发异象."

    方运心中欣慰,写完此文,自己的经义水平更进一步,说明这些天的努力没有白费.尤其是圣墟的磨砺,若是没有与十国举子交流,若是没有圣墟和妖族门庭的经历,不可能有如此深的感悟.

    方运心情舒畅,并没有直接去看后面的策论试题,而是去修改自己的诗.

    正改着,就见几个差役匆匆路过,不多时,差役抬着一个昏迷的秀才向外跑.

    考场处处有叹息.

    方运却是见怪不怪,秀才试的时候差不多是十多人出现状况,这举人试才过一天,就差不多有七八人出事.

    而之后的进士试堪称水深火热,因为进士试不仅考言,还考行,十分复杂,不是答完试卷就结束.

    科举乃是思想与圣道的碰撞交鸣,稍有不慎就可能心神受扰.

    还有两天的时间,方运决定用一上午来修改诗词,最后的一天半用来写策论.

    上午很快过去,方运见到二十余年轻的秀才主动离开.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