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魔网和织锦 (第2/2页)
来这儿也算是颇有收获,正好自己要找资料,能在这儿读书,也是一种乐趣。更遑论,这里的书籍还都是珍本,价值极高,不是学院中那些大众版本所能相比的。尤其是这些书里,有相当多的法术知识,这对于急于接受奥术教育的亚历山大来说,绝对是一场新旧知识碰撞与融合的饕餮盛宴。 看着一本本稀罕的珍本,亚历山大的心情简直就像飞到云端了一样。 不过让亚历山大有点疑惑的是,这里的羊皮卷本并不多,大多都是莎草纸书本。 由于奥术的发达,羊皮卷是极受法师们的青睐的一种记录方式,特别是特殊炼金处理的羊皮可以记载大量的珍贵魔法知识。相应的,莎草纸书本则在普通民众中比较普及,因为它能记录的内容是有限的,与羊皮卷的价格差距极大。 但在布鲁斯神父的收藏里,羊皮卷珍本极少,而且都堆在角落旮旯,凑近看的话,还能发现上面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可见布鲁斯神父并不怎么重视羊皮卷珍本。 十多列书架,95%的都是莎草纸书本。 “难道,在神殿,莎草纸书本才是主流的传播媒介?”亚历山大随意拿了一本厚厚的莎草纸书本。 书名倒是有点乐趣,名叫《燃烧之手的七十五种模型构建》。 区区一个燃烧之手也有这么多模型? 亚历山大打开这本书后,发现里面的用纸居然白净光滑,纸浆细腻不见凸痕,黑色印字也清晰可见。比起平民使用的那些泛黄易碎的纸张,不知好了多少倍。 这书只是从外表看着像是莎草纸,其实是经过特殊炼金处理,纸的质量非常高。 亚历山大大概看了一下内容,略微蛋疼了。他发现,闲得蛋疼的法师也很多。 这本书确实是关于燃烧之手的建模,也确实是有七十五种之,但一看就是某几种主流法术模型的变化,只是在某些方面的小改进,就可以吹嘘成为一种全新的法术模型了。倒是还有二十几个在结构上颇有亮点,但说实话这些模型中多数在拓朴结构上都是等价的,意义并不大。
如今的亚历山大已经准备进军一级法师了,对于燃烧之手这著名的一环奥术自然也是了解解。事实上,在学校就有数节课都是与燃烧之手相关的,光是平时灌入的知识就有一肚子。眼前这本书只是更加专注于模型构建,在这方面挖掘得比较深。 相比于模型的复杂,书本自身倒是干净清晰,还飘着一股墨香,拿着这样的书籍读书,心情都要愉悦许多。 他放下这本书,特意挑了一个皮卷珍本,轻轻一吹,将灰吹掉。 亚历山大的动作非常轻,羊皮卷似乎有点古老了,手沾在上面,都生怕它碎掉。 羊皮卷还有一个封皮,上面印着《阴魂城的一十七种冥想法》几个厚黑的大字,书里的内容则令他大开眼界。 作为一名法师学徒,亚历山大一直以为差分机就是冥想术的全部了,但这本书却让他对冥想法的认知有了大幅度的更改,令他更加清楚地把握到魔网和冥想的本质。 书中的古代法师们将以太想象成一种充满了能量的巨线所组成的巨大网络,贯穿于整个巨环世界,将上界与下界联系在一起;书中甚至认为魔网遍布整个宇宙,而它就是星光界或者说形成界的基石。法师们将宇宙的运转归纳成一套形而上学的系统,而施法就是在编织网线,形成独特的几何构形。纺线的性质,就是以太的性质,而根据笛卡尔的以太纲领,所有奥术都与以太变换是等价的。以太的变换性质,称为奥秘,共有八大类,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八大学派,而每个学派下面还有不同的子类。 奥秘揭示了下界无法想象的上界真实。为了形容这难以想象的事物,法师还经常将宇宙比喻为织锦,而这巨大织物上的线则由不同结构的以太组成,它们交织在一起的众多纽结,形成了织锦上的图纹。法师对图纹施展法术,他的魔力粉碎,强化,重编或者转化着这图纹。法师与目标之间的物理障碍毫无意义,因为法术是在上界形成并通过图纹直接作用在定位的目标上。只要法师能够完整认知这图纹,他就能以此为目标。除了他的认知修正以外,唯一能影响他魔法的,是目标对织锦的干扰能力。 因此,每一位法师不仅仅需要非凡的学识,更要有非同一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洞察力,冥想术可以在后者发挥重大作用。它其实是把形而上的系统,用经验进行总结概括,最后在脑内具现出来,方便法师更进一步的想象与转化,甚至是直接运用数学工具建模与解析。 至于书中的后半部分,就开始介绍起位于阴魂城的大众冥想法来,说是有一十七种之多,其实多数在本质上都差不多。 亚历山大对于中高级的冥想法所知甚少,刚刚看了前半部,才对原理有所理解,但没有全面细微的介绍,始终觉得隔了层膜。而这本书的后半部分,恰恰是最基础部分,而相关的冥想术方面的书籍还有不少,非常适合亚历山大阅读,并了解正式法师的世界。 亚历山大沉下心,静静的阅读起来。 时间就在这样静谧的气氛中,慢慢流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