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04章 以拖待变 (第1/3页)
柳湘莲被超擢为兵部侍郎,完全是为了方便他主持京营练兵,并不能插手兵部部务。 所以从大明宫出来后,他也没去兵部,直接和顶头上司邹文盛一起回了京营节度使府。 刚刚在朝堂上邹文盛也只跪了一会儿,永隆帝呵斥几句后,吩咐他全力配合柳湘莲练兵,并无其他惩罚。 这也是预料之中的,相对于文官,勋贵和皇帝才是自己人,“与国同休”又岂是说说而已。 协理戎政为节度使之佐官,但二者并非简单的上下级关系,更是为分权制衡。 此前京营大小事务邹文盛一把抓,而今突然来了个分权的,难免心情郁郁。不过,“祸兮福之所倚”,分权意味着分责,既然柳湘莲负责京营cao练,那今后再出问题便不是自己的责任,这可是挡祸的盾牌啊! 故而邹文盛决定,静观其变,任他去折腾,估计也待不了多久——差事办得好,受损勋贵闹事儿,办不好,皇帝不满意,怎么看都是条死路。 他就是想混日子也不成,如今永隆帝越发严厉苛刻了。 节度使府,正堂内。 邹文盛已经换了一身常服,坐在主位上。 昨晚被牛继宗夺了所爱,心中郁闷,找了几个小妾折腾到三更半夜,没睡两个时辰呢,又起来参加早朝,还跪了好一会儿,这时有些疲累,神色憔悴。 他有些感慨,之前一直担心柳湘莲少不经事,新官上任三把火,胡乱出手。不料他很老实,反倒是文官又不安生了,可见彼辈想插手京营的贼心一日未歇啊! 邹文盛命仆役烹了两盏顶级的雨前龙井,一盏送给坐在下首的柳湘莲,一盏自己端着缓缓啜饮。 他嘴里抱怨道:“这帮子大头巾真不晓事,说的一套一套的,花里胡哨,真正办事儿哪儿这么容易!纯属书呆子一厢情愿!哦,柳协理请饮,这茶很难得,一般人来,本侯都舍不得拿出来!” “多谢侯爷!”柳湘莲端起茶略饮一口,赞道:“‘玉髓晨烹谷雨前,春茶此品最新鲜’,清香甘美,回味悠长,果然好茶!” 见他言行举止恭敬有礼,并非外界所传那般桀骜不逊,这不禁止让邹文盛觉得传言有误。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柳二郎看起来似乎可以拉拉交情,说不得能够为自己所用。 想毕,邹文盛放下茶盏,半闭着眼睛,满含深情的回忆道:“当年老国公在世时,本侯曾有幸见过,还得了他老人家指点,获益匪浅。也曾多次同你父亲把臂言欢,亲如兄弟。贤侄无功名在身,竟能位列文官前列,实在罕见,这可是国朝定鼎时才有的气象!也唯有如此,才算不辱没祖宗门楣!以后你不必称我侯爷,太过见外,喊声‘世伯’便好!” “世伯有命,小侄岂敢不遵?世伯也可唤我二郎。” 柳湘莲并不在意称呼的问题,拱手应下。 如此爽快,邹文盛倒是一愣,稍微顿了顿,一拍桌案,愤慨说道:“柳芳这族长当的着实糊涂昏聩!这些年竟没能发现二郎这样的大才!倘或真的埋没了,岂不是朝廷之失?我还听说二郎幼时吃过不少苦头,甚至要登台串戏为生,真令人扼腕叹息啊!” 柳湘莲敏感的察觉到,邹文盛似对柳芳隐隐不满,这是在挑拨是非上眼药呢。 这也不难理解,邹文盛在军中既无威信可言,又无好处分润与人,柳芳等手握实权的团营提督也就不将他放在眼里。如今柳芳又和柳湘莲走的近,他不介意挑拨一下,成不成都无所谓,顺手为之嘛! 柳湘莲似未听出话中之意,谦逊道:“世伯过誉!小侄年轻识浅,被架到这个位子也是有苦难言,心下惶恐的很。至于往日之事,谁家没几个混账子弟?族中人口众多,大兄整日忙于公务,岂能全都照料得到?不提也罢!” “哈哈!二郎宽宏大度,气量非凡,真是谆谆君子风范。” 邹文盛爽朗大笑,心里叹息,不好办啊,是个精明的。 “二郎以为,王汝恒之奏如何?”他试探问道。 柳湘莲一摆手,满脸不屑:“跳梁小丑,卑鄙小人,不过是想挑动鹬蚌相争,彼辈好做渔翁罢了,谁人看不出来!” 邹文盛又是一愣,这小子说话倒是够直白,佯作不解的问道:“二郎何出此言?” “世伯,其他不必说,小侄只问一句,他想让谁来主持整饬?待反击来了,谁能承受得住?不知他王汝恒能否办到,小侄自认没这能耐。其人所言,取死之道,吾不为也!” 邹文盛惊讶且佩服的看着柳湘莲,不是惊叹他聪明,这谋算很多人都能看透,但看透了还能如此淡定的可不多,毕竟陛下意图很明显,决不会容许阴奉阳违抗命的。 他忍不住好奇问道:“莫非贤侄已有应对之法?” “小侄在朝堂上所说都是实情,此时连实际情况都不甚清楚,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