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档之1995_第033章:不对劲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33章:不对劲 (第1/3页)

    为了避免自己在小巷言情里陷得越来越深,今天还不到六点钟,苏杭和甘欣、张溢就骑车出门。

    穿过棉纺路,来到工业路,没有向北,而是往南。

    沿着路东前行五六十米,就来到一家热闹的早餐店外。

    只有一间的门面,招牌是‘刘记胡辣汤’,店外摆了几排丈余长一尺宽的窄桌,时间还早,却已经坐了大半的人。

    空气中熟悉的食物香味,让苏杭再次生出一股淡淡的怀念。

    停好自行车,三人走上前,正在一排汤锅后忙碌的五十多岁精瘦中年立刻露出笑脸:“吃点啥?”

    张溢先开口:“一碗两掺。”

    两掺是胡辣汤加豆腐脑,既开胃又营养,同样是苏杭的最爱。

    老板答应一声,看过来,苏杭道:“我也一碗两掺,另外……”看了眼汤锅旁小筐里黄灿灿的油炸小鱼,说道:“……再要一碗小鱼汤。”

    老板盛好两碗豆腐脑,等和他面容相似的一个年轻人端去给客人,取了新碗,一边瞄向甘欣:“小伙儿对女朋友挺好啊。”

    胡辣汤、豆腐脑或者两掺都是五毛钱一碗,小鱼汤却要一块。

    甘欣不解。

    苏杭笑道:“好久没吃了,我也想尝尝。”

    老板闻言,再次调侃:“小两口吃一碗,还挺浪漫的。”

    苏杭没再接话,转向张溢:“再要一块钱煎包和一块钱油条吧?”

    张溢点头,走向店门另一边老板妻子负责的煎炸炉子。

    苏杭则带着甘欣去找座位。

    与甘欣对面坐下,苏杭看了眼周围,再次有些感慨。

    曾经偶尔来这里吃早餐,也算童年里的一段记忆,后来常年漂泊在外,又成为一种家乡的记忆。

    不过,十几年后,当下正在忙碌的老两口退休,换了他们儿子接班,饭食口味就直线下滑,苏杭也不再过来。

    三碗汤很快端上。

    苏杭拿起勺子,却是先伸到对面甘欣碗里挖了几条小鱼过来,一边道:“尝尝,这是老刘每天亲自炸的,不是别家店里买的现成熟食。”

    说着已经送到自己嘴里。

    外表酥脆,越嚼越香,又叮嘱:“不用搅,泡过头就不好吃了。”

    甘欣轻轻嗯了下,自己没吃,把表面的一层小鱼捞起,送到苏杭碗里。

    才一两下,苏杭就已经挡住:“停,吃吧,你可别像我妈那样。”

    甘欣还是坚持再送了几条到苏杭碗里,又挖了一勺豆腐脑回去:“我尝尝这个?”

    “嗯。”

    张溢端了煎包和油条过来,放到中间,说道:“抢太快了,煎包只有素的。”

    “都行。”

    甘欣见两个少年飞快拿起筷子各夹了一个煎包,自己便转向油条。

    张溢一口吃掉一个煎包,说起一件事:“机械路上,听说最近开了一家挺大的录像厅,有不少好片子。”

    机械路是棚户区东边南北向的一条大街,北到桑河医院,南至机械厂,因为在各家工厂和居民区之间,是比脚下的工业路还热闹的一条街,饭馆、旅店、歌舞厅、台球厅、游戏厅、录像厅等等应有尽有。

    原本的时间线上,苏杭父母开的第一家小饭馆,就选址在机械路。

    苏杭感受到张溢的期盼,也有些好奇:“周末有空的话去看看,都什么片子?”

    “具体不太清楚,反正,有香港的,有美国的……”张溢瞄了眼对面甘欣,没有继续,转而道:“票价也不贵,两块钱,说是进去看一天都行,不赶人。”

    曾经当然也看录像。

    两块钱一天,还真不贵,就说老城区的电影院,95年的现在,没记错的话,票价应该是10元一张,片子还没有录像厅好。

    大致说定,张溢又转向另一个:“化肥厂那边,最近怎么样了?”

    “最近……”

    张溢看过来:“你又不知道啊?”

    “怎么了?”

    “不是说,因为设备太旧,丰瑞集团那个陶丙立,好像是不想承包了。”

    再次将几条油炸小鱼送到对面男孩碗里的甘欣闻言,抬头看过来。

    已经碰过几次面,但张溢显然还没有反应过来陶暖瓷是陶丙立女儿这件事。

    甘欣却是知道。

    化肥厂的承包又出了波折?

    父母不说,苏杭还真没注意。

    稍稍回想一下,倒也反应过来,难怪自己最近得了那么多稿费,父母偶尔依旧会显出愁容。

    不过,能做的自己已经做过,这种事,无论什么结果,都只能耐心等待。

    吃了饭,苏杭上前付账。

    三个人一共四块五。

    难免想着,暂时还只能偶尔啊,午饭依旧要回家。

    离开早餐店,骑车向北一些,又在一家文具店门口停下,一块钱六个的小号作业本,用习惯了,即使手头宽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